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十九回
悦色地说:快起来吧!还有个把月的时间啦,到结婚那天也不迟。一个月的时间来得及了吗

    是紧了点,一切都未准备,如衣服被子等,加上舅母又在产月中。周香道。

    我看还是这样定了,下月是中秋,天还比较热,不需要做太多的衣裳,缝几件秋装就行了,往后时间多着呢,可以慢慢做,这不是更好吗宝钗说。

    太太说得对,我完全赞成。问题是家华的父母是否同意最好听听他们的想法。薛芬说。

    我的父母肯定同意的,老人家心里急着呐!巴不得你早一点!家华说。

    这样最好,家华你马上回去,向你父母禀明,务必征求老亲家的意见。宝钗想了想后,接着说,婚礼尽量简约,无须过于铺张,切勿讲排场、比阔气,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开销。

    家华向父母说了上述情况,施老夫妇笑得合不拢口:哈哈!哪有这么通情达理的亲家!真不愧为大户人家呀!

    家华告诉道:宝太太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啦!

    救命恩人!难道是……施正通说。

    就是当年在吴江县衙门,给我们家洗雪冤屈、侦破真凶的贾知县母亲,也是皇上亲赐给玉佩的宝夫人。家华继续说。

    老人家听了感激涕零地说:恩人!真是活菩萨下凡。我们一家全靠她的相救!想不到与恩人攀上了亲来!真是高攀了。婚礼要办得隆重点、体面些。

    宝钗亲自给周香打点嫁妆等相关事宜,还借给她几十两银子,去买箱箱笼笼、衣被蚊帐等,尽量办得齐备。

    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差,宝钗去了湖岸村看望儿子,还回扬州通知雪雁和李黛等,再去南京告知李纨、黄岚她们。文茵回了一趟扬州。史英始终陪随宝太太,与黄岚一起赶回到湖涯村已是中秋节傍晚了。雪雁、文茵、雪莲、莺儿、小红等先于中午到达。花蓉与李黛未能参加。

    宝钗、黄岚一边喝茶一边询问新娘嫁妆等筹办情况,对不周和欠妥的,又作了安排交代。

    十六中午,她们都在薛芬家喝满月酒,贺贾施喜得千金,气氛热热闹闹;晚上移师家华那边,参加周香的婚仪。

    施家华娶周香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为乡间男女老幼的热点。八月十六,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周香坐上八人抬杠的大轿,由史英、雪莲当伴娘,紧跟其后。薛芬因刚满月而不便出席,宝钗作为长辈,带着黄岚、雪雁、莺儿、小红、文茵等一起前往。

    他们两家虽然隔不上几里,可是一路上看热闹的拥拥挤挤:他们既看新娘,更看远道而来的苏扬美女、江东女侠,还有巡抚夫人和声名远播的宝太太。

    施家大院,人头攒动,大轿一抬至大门口,立刻鞭炮鼓乐齐鸣。紧接着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婚宴开始,正是欢天喜地之时,突然来了十多个要饭的,说都是远道而来,有讲苏北话,有说南方语,也有操山东、河南口音的,他们自称老舅公。施老先生毫不吝啬,以宾客相待,专门开设一桌,端上十几道热菜,抬来一坛十年陈米酒。他们狼吞虎咽,约吃了一半,就嚷着要添菜加酒。家华再叫人扛上一坛,并端上几盆。他们很快把菜肴全部吃完,两坛黄酒喝个精光。

    接着他们又提出要添加酒菜。在场的一些邻里亲朋讲了几句公道话,就与乞丐们争执起来。家华只好摆酒添菜重开宴。他们却把盆盆满菜倒进要饭袋,并抬去一坛黄酒。

    在场客人实在看不下去,几个上前规劝几句,那个为头的就气势汹汹地骂道:你知道我是什么我是她的老舅公,不请我喝酒,岂有此理。岂料他话音刚落,乞丐们便大打出手,接连打伤了三四人,还纠缠不休。

    看来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帮乞丐是有意来寻衅滋事的。据此情况,史英、文茵不得不出来制止。看见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楼再梦简介 >红楼再梦目录 > 第六十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