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指挥灭火,而是带着翻译走进部落,与长老们围坐在焦黑的土地上。
我们的神灵在哭泣。老酋长颤抖着举起一块烧裂的图腾,白人说要开发这里,却夺走了我们的家园。林行善沉默良久,突然解开西装外套,将衬衫袖子卷到手肘:我和你们一起守着这片森林。
接下来的三个月,林氏集团的无人机群在雨林上空昼夜盘旋,喷洒阻燃剂;地面上,林行善亲自组织起由原住民、环保志愿者和退役特种兵组成的护林队。他甚至动用私人关系,说服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特别决议,对非法伐木背后的跨国公司实施制裁。
当最后一处火点被扑灭时,老酋长将祖传的羽毛项链挂在林行善颈间:你是我们的萨查玛玛(森林之灵)。而此时的林行善,却在雨林深处发现了更惊人的秘密——某个生物实验室正在进行基因改造实验,他们培育的超级植物一旦失控,将彻底摧毁整个生态系统。
立刻启动方舟计划。林行善的声音在加密会议室里回荡。这项筹备多年的绝密项目终于揭开面纱:全球各地的地下实验室中,保存着数万种濒危植物的基因样本;漂浮在太平洋上的生态巨轮,则搭载着完整的动植物生态链。当雨林危机解除后,这些珍贵资源开始反哺自然,被破坏的土地上重新长出千年古树。
这场生态保卫战,让林氏集团再次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阴谋论者指责他们借环保之名谋取暴利,竞争对手更是在资本市场发起恶意收购。但林行善只是将集团账目完全公开,并宣布:从今天起,林氏所有利润的50%将永久注入地球守护基金。
在他60岁生日那天,林行善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全球的孩子们寄来的十万片树叶,每片叶子上都写着祝福与心愿。这些树叶被精心制成标本,镶嵌在林氏慈善博物馆的穹顶,组成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
爸爸,你看这个。小善推着轮椅上的父亲来到博物馆的互动区。屏幕上,无数光点在世界版图上闪烁,那是全球志愿者上传的善行记录:有人在沙漠中种下树苗,有人为流浪动物搭建庇护所,有人教山区女孩读书识字。这就是您说的善念涟漪,小善红着眼眶,现在整个世界都在传递这份善意。
晚年的林行善将更多时间留给了家庭。他带着孙子孙女回到老家的小山村,教孩子们辨认山间的草药,讲述自己年轻时流浪的故事。每当夕阳西下,他总会坐在老茶树下,看着远处基金会新建的乡村图书馆里,孩子们捧着书本的身影。
2070年的某个清晨,96岁的林行善在睡梦中安详离世。全球降半旗致哀,联合国设立林行善国际慈善奖,而在他生前最牵挂的北极,因纽特人用冰块雕刻出他的雕像,在极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十年后,林小善在基金会年度报告中写下:父亲常说,慈善不是一个人的全力以赴,而是所有人的力所能及。如今,林氏集团已转型为纯公益组织,我们的资产来自全球1.2亿捐赠者,我们的项目覆盖237个国家。而我始终记得,这一切的起点,是一个年轻人在街头捐出最后十块钱的善念。
在林氏慈善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循环播放着林行善生前的一段采访。画面里,他站在非洲援建的水井旁,身后孩子们捧着水罐欢笑奔跑:有人问我,做了这么多善事,最骄傲的成就是什么我的答案是——让更多人相信,善良本身就是最伟大的力量。
当参观者走出博物馆,抬头便能看见天空中漂浮的巨型太阳能飞艇,那是林氏基金会研发的空中粮仓,正源源不断地为饥荒地区运送食物。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无数个林行善正在诞生,他们或许平凡,却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