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一命,我当然要回馈报答。
不愧是父子,萧永宁就像他的皇帝爹一样,非常喜欢知恩图报。
我心里轻蔑地笑着。
难不成是父子俩见多了官宦女眷的精彩,才会对着我们这样平淡的脸,同情心泛滥
不管怎么说,目的总算是达成了。
细细密密的雪停了,月辉不知何时洒下来,我看见萧永宁温柔地笑着,让我明天同他一起回阜城的府邸。
阜城睿亲府您是三皇子
我再次表示无措,赶忙想要跪地,被他扶住手臂阻了,说着免礼。
回去吧,路上小心,没有肉了,小心狗。
我顺从地点头。
鱼已上钩,哪里还需要什么饵什么肉。
回了被矮猪用仅有的木炭烧的暖和的小屋,瞎眼婆婆坐在床边为我缝补过冬的衣物。
一张小方桌旁蹲着刚刚来递情报的乞儿,正眼巴巴地看着我。
走,带你吃饭去。
他没问吃什么,跟着我走,往郊外养土猪的农圈走。
都是花钱买来的猪,喊瞎眼婆婆的儿子帮忙看着,今晚却被我一只只屠杀个干净,架在杆上烤出了美味。
吃吧,都是你们的。
黑沉的夜色,有火光照亮一方小小的天地。
十几个沿街乞讨的孩子在这晚吃饱了,心满意足。
他们有我怜悯,我娘有谁可怜
瞎眼婆婆和我说过她在宫时的境遇。
她瘦骨嶙峋地趴在榻上的时候,已经被禁食七八日,期间只有水补给。
皇帝以为这样的逼迫可以让人就范,没想到我娘宁死不屈,成了烈女。
不卖猪了,你以后干什么啊
小嘴吃的油乎乎的人还不忘关心下我往后的生活。
进皇子府,做该做的事。
冬至这日,吃完了汤圆,我踏进了萧永宁的府邸,成了一名选买菜品的厨娘。
4.
过完年,嘉圣四十六年春。
进府两月有余,把该学的规矩学了,也把厨娘的活干明白了。
萧永宁不像他的大哥二哥那样力图上进,很少参政也不揽要务,在府的时间挺多,和我相处的机会也不少。
他果然看中我煮汤的手艺,说我做的汤,很像老皇帝描述出的口感,一有闲暇就让我教他如何熬煮。
不过谦逊有礼的三皇子却笨手笨脚,连大勺都拿的不稳,很爱自讨苦吃。
我忿忿地想,萧永明明把我送进宫,直接让我侍奉不就完事了吗
他却想把孝道做足,图一个亲历亲为,早登宝座。
有一次见我敷衍地摆弄锅碗,他倒是不生气,转而问我: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干什么都不如其他皇子,却妄想靠一碗被父皇记一辈子的汤,得到他的赞赏和信任呢
难道不是吗
见我没有回复,一副不敢言说的模样,他无奈笑笑。
父皇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再说了,他的病似有好转,自从宫里进了那个新人,念叨这汤的次数就少了。也许,再不必烦你教我了。
不必教萧永宁,是好事。
但狗皇帝好转,是坏消息。
隔日,我站在后门清点运来府的菜品,听身边的王姐和伙计对话,她嫌弃人家缺虾少鱼,说再这样应付了事就要换别家采购了。
伙计急了,着急解释:姐姐,没办法啊,听说宫里头进了个得宠的娘娘,要啥给啥,人家是从远离湖海的山村出来的,就因为一句老家吃不到这些鲜美的海产,就让各地把鱼虾蟹都运过去赏赐了。别说我们家了,就是其他家也拿不出以前的量。
伙计的说辞,得到了王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