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让人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暖。她身着洗得发白的深蓝色粗布衣裳,那衣裳的每一道褶皱都仿佛诉说着生活的质朴与坚韧。腰间系着一条灰色的布带,简单而实用。手上戴着老旧的银镯,虽已失去了往日的光泽,但却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整个人给人一种倍感亲切的感觉,仿佛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家祖母。从此,行宽和心怡以姑侄相称,一同下山修行。他们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前行,仿佛在走向一条充满未知与希望的新生之路。
下山之后,他们选择以织布为生。凭借着行宽的聪慧以及心怡的心灵手巧,他们织出的布质地细腻,如同婴儿的肌肤般柔软光滑,图案精美绝伦,每一个图案都仿佛蕴含着生命的奥秘,甚至远超那些华丽的丝绸锦缎。在织布的过程中,行宽始终不忘向心怡传授佛法。他深知《法华经》中‘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的深刻道理,也明白《华严经》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智慧真谛,于是便耐心细致地为心怡讲解因果循环、善恶有报的佛法教义。起初,心怡因为惧怕行宽的法力,只是表面顺从,而内心却充满了抵触情绪。她觉得佛法不过是一种束缚,是对她自由的限制。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行宽的慈悲与智慧如同春风化雨一般,渐渐滋润了心怡的心田。他不仅在言语上耐心教导,更在生活的点滴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佛法的真谛。心怡开始真正领悟佛法的博大精深,反思自己过往犯下的过错,心中的嗔怒和恶念也逐渐消散无踪。她不再是那个只知追求利益和力量的蜘蛛精,而是在佛法的指引下,逐渐走向内心平静与善良的修行者。
有一天清晨,心怡突然想要变回自己美丽的模样,于是施展法术,瞬间恢复了往日的容颜。那绝美的容颜再次出现在眼前,仿佛时间都为之静止。就在这时,行宽推门而入,看到心怡的样子,先是微微一惊,随后便平静地看着她。他的眼神中没有惊讶,只有一种深深的理解和包容。心怡顿时羞愧不已,赶忙向行宽认错。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对修行的一种偏离,是对内心真正追求的一种忽视。行宽温和地说道:‘心怡,真正的美,在于内心的坚定与善良,而非仅仅是外表的美丽。就如同寒冬中的梅花,它的美,并不在于娇艳的花朵,而在于其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内心的宁静淡泊。在冰天雪地中,它独自绽放,不畏严寒,这种内在的力量才是真正的美。我们修行之人,更应注重内心的修养,切莫追逐那些外在的虚荣。外表的美丽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而内心的美却能永恒闪耀。’说完,他递给心怡几枝梅花,又接着说道:‘若你不想再与我一同修行,随时都可以离开,我绝不会强求。修行是一场自愿的旅程,只有真心愿意,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心怡听后,感动得泪流满面,发誓要永远留在行宽身边,随后便又变回了老妪的模样。从那一刻起,她更加坚定了修行的决心,将行宽的教诲铭记于心。
后来,他们的织布生意日益兴隆,他们织出的布在当地声名远扬,吸引了众多顾客前来购买。然而,这份成功却引来了同行的嫉妒。一天夜里,当月光洒在宁静的村庄,大多数人都已进入梦乡时,有人偷偷潜入他们的住处,捣毁了他们的织布机。那清脆的断裂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仿佛是恶意的笑声。心怡得知此事后,愤怒不已,眼中隐隐有妖气涌动,想要现出原形去惩戒那些人。她心中的怒火如同燃烧的火焰,几乎要将她的理智吞噬。行宽赶忙劝阻道:‘姑母,嗔怒是我们心中的魔障,切不可因为一时的愤怒而破坏了我们的修行。他们作恶,自有因果报应,我们应以宽容之心去对待,莫要让嗔怒蒙蔽了我们的心智。宽容并非软弱,而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化解仇恨,带来真正的和平与安宁。’在心怡熊熊燃烧的怒火中,行宽的话犹如一剂良药,让她逐渐冷静下来,最终放弃了报复的念头。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