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树倒猢狲散:史朝义的末日
胆俱丧,久久回不过神来。

    等他们清醒过来时,房屋被烧光了,财产被抢光了,胆敢反抗的人都被杀了,活着的人身上的衣服也全被扒光了。所谓“士民皆衣纸”,就是无论官商士民还是男女老幼,全都被扒得一丝不挂,只能随便抓几张纸来遮羞。当然,这最后一项遮羞物大兵们是不会抢的,因为纸对他们毫无意义。

    熊熊大火在洛阳等地燃烧了数十天,烧杀掳掠整整持续了三个月。当劫后余生的大唐子民们穿着薄薄的“纸衣”伫立在焦黑的废墟上、蜷缩在深冬的冷风中,他们肯定都在苦苦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叛军来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而官军来了这一切就都发生了呢?

    同时引发的问题是:什么叫沦陷?什么叫光复?谁是官兵?谁是寇贼?其实,早在代宗派仆固怀恩去跟登里可汗谈判的时候,洛阳及附近州县就已经被李唐朝廷作为利益交换的筹码出卖给回纥人了。

    既然朝廷已经跟回纥人达成了这种协议,那么唐军官兵当然有理由把洛阳等地视为“贼境”了。所谓贼境就是贼人的地盘。既然是贼人的地盘,那官兵们当然可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换言之,当李唐朝廷与回纥人达成协议的那一刻,东京及附近州县就已经不是亟待朝廷去光复的沦陷区了,而是唐回联军眼中的大肥肉,是亟待他们去攫取的战利品!

    所以,中原的百姓实在没什么好抱怨的,这就是他们的命。

    在历史的大棋盘上,在政治的弈局中,老百姓的性命和财产从来都是无足轻重的。老子早就说过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统治者)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在中国历史上,每逢动乱年代,老百姓的性命往往贱如草芥,只能在逐鹿群雄的刀剑和铁蹄下流血和呻吟;就算生在和平年代,老百姓也随时会被政客们献上祭坛,充当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所谓“苍生福祉”,所谓“百姓利益”,往往是统治者拿来当政治口号用的,绝对不可当真。所以元人张养浩才会发出这样的浩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几千年来,中国老百姓的命运大抵如此。

    有道是兵败如山倒。宝应元年十一月,史朝义一直在没命地往北跑,而仆固怀恩父子也一直在背后玩命地追。

    史朝义从濮州渡过黄河逃往滑州(今河南滑县),仆固怀恩就打下滑州;史朝义逃到卫州(今河南汲县),仆固怀恩就打到卫州。燕朝的睢阳节度使田承嗣率四万多人前来阻击唐军,仆固瑒又将他们击溃,并一路追至昌乐(今河南南乐县)。史朝义又搬来魏州(今河北大名县)兵马回头再战,却再度被仆固瑒击败。

    眼见唐军连战连捷、一路奏凯,而史朝义则疲于奔命、节节败逃,燕朝的节度使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史朝义马上就要完蛋了,而燕朝的气数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了!

    接下来该怎么做,大家都心照不宣。

    短短几天后,燕朝的邺郡节度使薛嵩率领辖下的相、卫、洺、邢四州向唐朝的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投降;恒阳节度使张忠志也率赵、恒、深、定、易五州向唐朝的河东节度使辛云京投降。

    李抱玉和辛云京随即进入薛嵩等人的驻地,接受他们的部队,解除他们的兵权。

    然而没过几天,仆固怀恩却下令让薛嵩等人官复原职,各归其位。李抱玉和辛云京大为不满,同时也深为疑惧——你仆固怀恩凭什么如此独断专行、慷朝廷之慨?你这样明目张胆地收买人心,意欲何为?

    李、辛二人立刻向朝廷上表,希望朝廷能对仆固怀恩暗中戒备、严加提防。仆固怀恩得到消息,也紧跟着上疏代宗,为自己辩解。

    此次征讨史朝义,仆固怀恩无疑建有大功,代宗李豫正对他欣赏有加,于是赶紧遣使慰勉仆固怀恩,并正式颁布了一道诏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简介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目录 > 树倒猢狲散:史朝义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