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
都来订了。
自从鱼头豆腐汤也开始受郡城人的欢迎后,食味楼每日预定的豆腐从一板变成了两板,另外两家后找来的酒楼则是每天一板。
剩下的六板豆腐虽然也不少,但也只够金二哥卖两个时辰的。
有时候要是两个时辰还没卖完,金二哥就会把剩下的那点豆腐放到和他相熟的鱼摊上寄卖。
这鱼摊的老板也是船家,和金二哥这种撑船摆渡挣钱的船家不同,对方靠打鱼为生。
这打鱼也是一个见天吃饭的营生,每日的收入都是不稳定的,不过自从金二哥把豆腐拿到郡城来卖之后,码头上这些卖鱼的摊贩生意可比之前好了不少。
金二哥再隔三差五地送块豆腐,对方是很愿意捎带着帮他寄卖一些豆腐的。
之后荆正天又来找过金二哥几次,奈何林回星一直没来安平县,他想引荐都没有办法。
随着姚老翁家装铜钱的陶罐越来越满,他比金二哥还盼望着林回星赶紧出现。
因为还没分账,姚老翁也不敢花用账上的钱,这就导致他们虽然每天都有几十个大钱的收益,平常却还是只能用之前的老底。
好在有金二哥从荆正天拿了带来的碎银子,姚家人倒是不至于没钱买粮吃。
在姚家人的盼望中,上梁沟卖纸小队也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下山了。
经过一轮的造纸,现在上梁沟的每一户都有少则一百斤,多则两百多斤的草纸需要往外卖。
当然了,其中草纸数量最多的,还是林回星。
因为有那五十个腌料池的纸浆,最后林回星得了两千多,将近三千斤的草纸。
他每家分了一些,自己又留了一百多斤备用,剩下的两千斤准备全部带下山卖掉。
草纸用箩筐装的话,一箩筐差不多就是七八十斤了,一挑担子就是一百五六斤左右,这点重量村里的青壮年都是能够负担的。
林回星不行,他肩膀肉嫩,要挑扁担的话,用不了一个时辰肩膀就要磨破皮。
林回星这个人最不爱逞强了,纸要卖,却也不是非要自己挑的。
村里青壮年不少,只有几户人家没有多余的人手。
如苏大贵,苏大志家这种壮劳力多的,自家那点纸压根就不算什么。
林回星当即在村里喊出了口号:“请人帮忙挑草纸下山,一担草纸担到安平县给五十个大钱。”
本来上梁沟能造纸就多亏了林回星,他找人帮忙运草纸,村里但凡是能够抽出人手的人家,都没有推辞,当天就找到他提出要免费帮他。
林回星自然是不会应允的:“这要是旁的小事,我也就厚着脸皮受了大家的照拂了,一担草纸那么重,下山又有整整一天的路程,我哪里能让大家做白工。”
“就五十个大钱一担,我这边需要二十个人。”
两千斤草纸其实只需要十三个人,剩下的几人个,是林回星想着难得下山一趟,他菜园子里的那些菜又到了高产期。
这两天林回星菜园子里的空心菜、番茄、辣椒、豆角、茄子以及黄瓜丝瓜都开始陆陆续续的成熟了。
林回星和苏家就这么几个人,每天是消耗不了多少的,他倒是也和村里人说过,让他们想吃菜随时过去摘。
奈何村里人脸皮薄,哪怕林回星说过好几次,他们也不太好一次经常过去摘。
有些勤劳的婶子,听林回星说那空心菜十分的好养活,都从他这里掐了根茎种在自家的菜地,现在都已经在开始发侧芽了。
这么多菜林回星吃不完,村里人也不好意思过来摘,他就想着多摘一些带到山下去。
还有他的那些果树,桃子已经基本上都成熟了,大部分的他摘了分给了和他关系近的几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