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节
常虽然没有写字的需求,但也有脑子灵活的人想要问林回星买几张宣纸回去糊窗户。
村里的窗户都是用草帘子遮着的,草帘子虽然也但防风,但是厚重,往窗户上一遮,屋内和晚上就没有区别了。
这宣纸又薄又厚实,用浆糊糊在窗户上不知道有多好使。
对此林回星直接大手一挥,指着旁边村里人帮着抄好晾着的一排大张宣纸道:“说什么买不买的,平白生分了,大家帮我做宣纸,又不肯要工钱,不过两张纸,我还能问你们收钱啊。”
想到林回星泡了那么多竹条,村里的婶子们也没和他客气,你三张,我四张,都按照各家的需求取了纸回去糊窗户。
村里人会造纸,就没把这宣纸当做什么稀罕东西,哪怕知道这纸应当要比草纸贵,也没太当一回事。
等到后来林回星把手里的这批宣纸高价卖出去后,村里人才回过神来——她们用宣纸糊窗户,细想起来和用铜钱糊窗户也没什么区别了。
山上的毛竹品质好,哪怕林回星用的是古法锤纸浆,对纸浆的提取没现代的机器那么干净,等这几十捆毛竹消耗完后,他也得到了近一万张一米长一米宽的整张宣纸。
此时距离林回星
这宣纸数量少,
林回星花了整整大半年时间才造出了这么一万多张,价格怎么都不可能便宜。
而且宣纸也不是有竹子就能造,得是二三月清明节前后的长成的竹子出浆率最高,
其他季节砍的竹子虽然也能造纸,
但是质量和颜色都没有林回星现在出来的这一批好。
这宣纸洁白平整,还是纯手工制作出来的,
别说是在永国了,
就是放到现代去,这么一大张纸的价格都便宜不了。
这一趟下山除了宣纸外,林回星还有两千来斤脱了粒的玉米要一起运下山。
玉米和宣纸一样,都是能让林回星赚到大钱的东西,所以下山这一路的运费,他给得也很大方。
饶是村里的青壮年如今造纸也能赚到不少钱。
但是这稻草树皮从原材料到变成草纸,
中间也需要一个多星期,加上下山一趟来回得两三天,
平摊下来每一日也就只能挣个三四十文罢了。
虽然这个收入不论是放在附近几个村长里,
还是放在安平县里,
都绝对不算少了,
但这也没有帮着林回星往山下运货划算。
虽然挑着重担下山很累,但林回星是个很厚道的人,
帮他做事,
不但能够得到一笔工钱,
三餐也能吃得很好很饱。
他并不像其他东家那么吝啬,在山里没条件就不说了,但凡是到了安平县,
那都是肉饼子肉汤让大家敞开肚子吃的。
之前外村的人来帮林回星运货,到安平县一口气吃了近十个肉饼,
这要是放在其他东家那里,早就被骂得狗血淋头了。
林回星不但没有骂人,还又拿了钱,让食铺的掌柜赶制了一批肉饼,发给大家让他们在回去的路上吃。
这一趟林回星开的工钱更是丰厚,消息一出,好些个人连自家的草纸都不急着卖了,火急火燎地就跑来找苏大贵报名了。
苏大贵是个公正的族长,优先选的是家里条件比较困难的,他家两个青壮年,他也就只让小儿子苏应胜去了。
当然了,苏大贵和苏应平也是要跟着下山的,不过他们下山是为了卖自家的草纸,不但不拿林回星的工钱,还会自带口粮,之所以和大部队一起走,也是为了路上有个照应。
在这个普通老百姓连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