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人,举着写有林晓的纸牌——竟然是布料市场的老奶奶。

    姑娘,走这边!她热情地招呼着我,领着我穿过一片荷塘。

    腐朽的木板桥在脚下吱呀吱呀地响着,仿佛随时都会断掉,但为了能尽快赶到工作室,我顾不上那么多。

    没想到,这条路比绕路节省了至少20分钟。

    分别时,她往我手里塞了包晒干的艾草:当年你奶奶救火时,把绣谱藏在了这桥下。

    我愣住了,想起小芸视频里的绣谱原件,突然明白奶奶临终前说的真相可能就和这有关。

    十点五十分,越野车终于冲进工作室的小巷。

    我抱着木箱,一路小跑着撞开房门。

    陈薇正在调整绷架,看到我狼狈的模样,她的眼眶突然红了:刚才小芸带人来闹,说要举报你抄袭……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我拆木箱的动作打断了。

    十二色丝线在台灯下泛着温润的光,比我想象中还要美,我知道,这是我完成作品的希望。

    手机充电五分钟后终于开机了,一下子弹出37条未接来电,最上面是小芸的短信:你以为拿到绣线就赢了我买通了中转站的管理员——

    后面的字被新消息覆盖,是大赛组委会的通知:鉴于特殊情况,所有选手提交时间延长至12点整。

    看到这条通知,我长舒了一口气,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我摸出奶奶的银顶针,针尖在素缎上落下第一针时,听见窗外传来汽车鸣笛。

    陈薇拉开窗帘,阳光突然穿透云层,照在绷架上的并蒂莲上——花瓣边缘的水痕,竟和我在绣庄看见的《春水鳜鱼》如出一辙。

    原来,有些传承从未中断,有些真相,终将随着绣线的展开而浮现。

    16

    时钟指向十一点三十分,绣稿上的并蒂莲已初现雏形。

    陈薇突然指着窗外,我看到小芸站在巷口,手里举着的不再是绣谱,而是张泛黄的信纸——那是奶奶当年的获奖感言,上面写着:苏绣的传承,从来不是某个人的私事,而是所有绣娘共同的心血。

    看到这句话,我的心里一阵触动,更加坚定了要传承好苏绣的决心。

    雨滴在玻璃上划出最后的痕迹,我拈起绛红色绣线,在莲心处落下关键一针。

    指尖的血珠渗进丝线时,我忽然明白,这一路的波折,从来不是阻碍,而是奶奶在天之灵的指引。

    那些被毁掉的、被质疑的、被阻挠的,终将在这一针一线中,织就成最坚韧的传承——就像窗外的荷塘,历经风雨,终会迎来花开的时刻。

    17

    绷架上的素缎在落地灯暖融融的光里,泛着珍珠般柔和而迷人的光泽,那光泽轻轻摇曳着,仿佛藏着无数的故事。

    我捏着绣针的指尖止不住地微微颤抖,像是被寒风吹过的树叶。

    十二色真丝线在木盒里整齐排列着,恰似一排等待奏响的琴键,可我眼前这绣了一半的并蒂莲,却始终像个缺少了灵魂的人偶,缺了那么几分灵动的生气。

    仔细端详着绣品,花瓣的层次太过规整了,像是被尺子量过一般刻板,完全没了奶奶说的那种以心运针,线随情走的韵味。

    我满心的焦虑与无奈,就像有团火在心里烧着。

    啪嗒一声,绣针从我的指尖滑落,掉在绷架上,在素缎上留下一个小小的针孔,仿佛是它无声的叹息。

    我呆呆地盯着腕间的银顶针,那熟悉的触感让奶奶临终前的话在我耳边清晰响起:小晓,别学那些花架子,苏绣的魂就在这一针一线的针脚里。

    我赶忙从帆布包里翻出《吴门绣谱》复印件,泛黄的纸页因为频繁翻阅,边角都有些磨损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针一线承旧梦》简介 >《一针一线承旧梦》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