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竟然绕到侧翼,工兵正在爆破雷区!白兰抓起急救包要往那边冲,却被个满脸血污的战士拽住:别去!三排全完了!鬼子用了喷火器...

    她甩开那人的手。满地都是烧成炭状的躯体,有个小战士蜷缩成胎儿姿势,怀里还抱着打空的机枪弹夹。白兰忽然想起医学院教授的话:战场上最先疯的往往是军医。

    刺刀入肉的闷响从身后传来。白兰转身,看见渡边正雄的将官刀正从指导员胸口拔出。眼镜碎片扎进山西汉子圆睁的眼球,那本《论持久战》在血泊中缓缓下沉。

    支那女兵渡边舔着刀尖的血,靴子踩住白兰要去抓手术剪的手,倒是比那些花姑娘有骨气...突然一声枪响,渡边的右手齐腕而断。百米开外的乱石堆后,赵大勇的汉阳造枪口余烟未散——他明明已经没了半边脑袋!

    ---

    王建军浑身湿透地撞开老支书家门。八仙桌上的煤油灯噗地爆了个灯花,照着摊开的县志泛黄纸页:1941年秋,日军渡边大队于乱石岗遭我军顽强阻击,毙敌二百余...

    不止这些。老支书从樟木箱底摸出个油纸包,抖开是半面残破的军旗,当年活下来的就剩刘瘸子他爹,临终前说看见赵大勇的尸首半夜坐起来放枪...

    窗外炸响惊雷。王建军突然想起铁盒里的日军日记,借着煤油灯翻到最后一页:

    10月9日晴。那些支那士兵疯了!被刺刀捅穿的人竟能抱住帝国勇士自焚,头颅碎裂的狙击手仍在射击!今晨清扫战场时,少佐被半截焦尸拽进地缝,我们不得不焚烧整个山谷...

    雨声中忽然掺进军号声。不是现代的冲锋号,而是那种老式的铜号音,带着锈蚀的沙哑。王建军冲到院门口,看见东沟方向飘着幽幽绿火。磷火丛中,隐约有灰色身影在列队行进。

    刘瘸子跌跌撞撞跑来,假肢在青石板上敲出急促的鼓点:建军!快叫人去东沟!我爹临死前说过...月圆夜听见军号响,要往酸枣林倒三斤小米...

    远处传来第一声鸡啼。阴兵队列倏然消散,只剩暴雨冲刷着新立的无字碑。王建军摸到碑文凹陷处,指尖传来灼痛——那是个弹孔形状的印记。

    老支书的烟袋锅在黑暗里一明一暗,像是某种诡异的信号灯。八仙桌上摊着泛黄的县志,纸页间夹着片干枯的酸枣叶,叶脉里还渗着暗红血丝。

    四二年闹饥荒,有人去东沟挖野菜。老支书沙哑的嗓音混着雨打窗棂的声响,挖出半截锈机枪,枪管上缠着人肠子。后来但凡动过东沟土的人家,半夜都能听见队列行军的脚步声...

    王建军摩挲着无字碑上的弹孔,突然发现凹槽里嵌着粒变形的弹头。弹头表面布满细密牙印,像是被什么啃噬过。刘瘸子突然跪倒在地,假肢撞在青石板上发出脆响:建军你看!碑底刻着字!

    煤油灯凑近的刹那,王建军浑身血液都冻住了。碑体与地面接缝处,密密麻麻刻着上百个正字,每个笔画都深得像要凿穿石碑。最下方还有行小字:昭和十六年十月七日至九日,于此歼敌二百四十七人——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三连全体

    不对啊...老支书的手剧烈颤抖,县志明明写的是毙敌二百余,这数字...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痰盂里泛起黑红血沫。窗外的雨声中,铜铃铛的脆响由远及近,仿佛有群孩童举着引魂铃在暴雨中嬉戏。

    刘瘸子突然抄起门后的铁锹:当年埋我爹的时候,棺材里也传出过这种铃铛声!

    白兰的右手被军靴碾在碎石上,能听见指骨碎裂的脆响。渡边正雄的断腕处还在喷血,却疯狂大笑:把她的手指一根根切下来!突然整个山谷剧烈震动,地下传来闷雷般的轰鸣。

    林书恒从尸堆里爬出来时,左腿已经失去知觉。他看见燃烧的酸枣林里,赵大勇的无头尸体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现代疑云简介 >现代疑云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