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雨水敲打着人行道,像一首不协调的前奏曲。程远撑着黑伞,快步穿过熙攘的街道,耳边突然飘来一段小提琴声——不是古典,不是民谣,而是某种他从未听过的电子变奏,将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演绎得既熟悉又陌生。
他停下脚步,转向声音来源。在地铁出口的避雨处,一个年轻人正闭眼演奏,黑色短发被雨水打湿贴在额前,左耳上的银色耳钉在灰暗的天气里闪着微光。他脚下放着一个打开的琴盒,里面零星躺着几张纸币。
程远不由自主地走近。演奏者似乎察觉到有人驻足,睁开眼,琴弓在弦上划出一个漂亮的尾音。
喜欢吗年轻人问,声音比程远想象的更清亮。
程远点点头:很特别的改编。我是说,把巴赫和电子乐混在一起...很大胆。
林野。年轻人伸出没拿琴弓的那只手,街头音乐家,或者说,不被音乐厅待见的那种。
程远。他握了握那只手,感受到对方指尖的茧,正好相反,我是那种会在音乐厅里弹肖邦的人。
林野笑了,眼角挤出细小的纹路:啊,古典钢琴家。难怪你听得出来是巴赫。他甩了甩琴弓上的雨水,要听点更刺激的吗
不等程远回答,林野已经将小提琴抵在下巴下,一段炫技般的旋律从他指尖流泻而出。这次是完全的原创,电子音效通过他脚边的小型音响放大,在雨声中回荡。程远感到自己的心跳不自觉地跟上了节奏。
五分钟后,曲终。程远发现自己屏住了呼吸。
这...太不可思议了。他真诚地说,你有考虑过正式演出吗
林野耸耸肩,把琴弓放回琴盒:谁会给一个街头艺人机会呢再说,我的音乐太不伦不类了——这是上个月一个星探的原话。
程远看着林野收拾琴盒的动作,突然做了一个自己都没想到的决定:我在为下个月的毕业音乐会准备曲目,需要一个合作者。你有兴趣试试吗
林野的手指停在琴盒扣上,抬眼看他:你是认真的
我从不在音乐上开玩笑。程远说,明天下午三点,青峰大厦17楼,有架施坦威在等着被不一样的声音唤醒。
雨停了。林野望着程远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第二天,程远在工作室里反复弹奏着同一段旋律,却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他的毕业作品需要创新,但三年的古典音乐严格训练像一副无形的镣铐,禁锢着他的灵感。
门铃响了。林野站在门口,今天他穿了件黑色T恤,耳钉换成了一个小小的银色音符,肩上背着琴盒。
准时吧林野走进来,环顾四周,哇哦,这地方真不错。
程远起身:欢迎。要喝点什么吗
水就行。林野已经打开琴盒,取出他那把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电子小提琴,所以,大钢琴家,你想做什么样的音乐
程远递给他一杯水:说实话,我不知道。教授们期待一首传统的奏鸣曲,但我想尝试些不同的东西。
林野喝了一口水,眼睛扫过程远钢琴上散落的乐谱:让我猜猜,你写了十七个版本,没有一个让你满意
你怎么知道程远惊讶地问。
艺术家都这样。林野放下杯子,拿起琴弓,弹点什么给我听听随便什么。
程远坐回钢琴前,手指落在琴键上,弹起一段他昨天才构思的旋律。温柔而忧郁,像秋日里最后一片不肯落下的叶子。
才弹到第八小节,林野的小提琴就加入了。不是程远预期的和声伴奏,而是一段完全即兴的对位旋律,电子音效让传统小提琴的声音变得空灵而富有未来感。程远的手指顿了一下,随即跟上林野的节奏。
他们就这样演奏了十分钟,没有乐谱,没有预先的安排,只有两个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