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章 村委会的“舌战”
    葱油饼的余温尚在,刘有良的心却因林清的出现而添了几分暖意。他知道,要在卧龙村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扎根,单靠技术和热情远远不够,人心的认通,才是最肥沃的土壤。

    第二天一早,刘有良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坡地,而是提着一个公文包,径直走向村委会。村委会是村子中央一栋两层的小楼,墙皮有些斑驳,但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他到的时侯,老支书李长根正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和几个村干部模样的中年人围着一张旧木桌议事。桌上散落着几张报表,空气中烟雾缭绕。

    “有良来了?稀客啊。”李长根抬了抬眼皮,语气不咸不淡。他身后,猴三正斜眼打量着刘有良,嘴角带着一丝玩味地笑。

    刘有良不以为意,拉了张空凳子坐下,将公文包放在桌上,开门见山:“长根叔,各位叔伯,我今天来,是想跟大家商量一下承包村东头那片荒坡地的事。”

    话音刚落,猴三第一个嗤笑出声:“哟,刘大总监,还真打算在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刨食啊?那地邪性得很,前些年种果树,果子要么不结果,要么结了也是歪瓜裂枣,谁种谁赔!”

    “猴三,怎么说话呢!”李长根瞪了猴三一眼,但眉头依旧紧锁,“有良,那片地的情况你也知道,荒了好几年了,土壤板结,肥力也差。你要是想玩票,叔劝你还是算了吧,别把城里挣的辛苦钱打了水漂。”

    刘有良微微一笑,打开公文包,取出一叠打印好的资料,分发给众人:“长根叔,各位,这不是玩票。这是我让的初步土壤勘测报告和种植可行性分析。”

    他指着报告上的图表和数据,用清晰而专业的语调解释起来:“通过无人机高光谱成像和土壤样本分析,我发现那片坡地虽然表层土壤贫瘠,但深层土质尚可。主要问题是氮磷钾元素失衡,有机质含量低,以及微量元素缺乏。这些问题,通过科学的土壤改良和精准施肥,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几个村干部面面相觑,他们哪里听过什么“高光谱成像”、“元素失衡”,只觉得刘有良说得云里雾里,像天书一样。

    “那……你想种啥?”一个脸膛黝黑的汉子,村会计王忠厚,推了推眼镜,迟疑地问道。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刘有良深吸一口气,说出了一个让众人意想不到的名字:“金丝皇菊。”

    “金丝皇菊?”李长根愣住了,“那是啥?菊花?拿来泡茶的那个?”

    “对,但不完全是。”刘有良解释道,“金丝皇菊是一种药食通源的菊花品种,花朵大,颜色金黄,不仅观赏价值高,而且富含黄酮类物质和多种氨基酸,有清肝明目、降火解毒的功效。现在市场上,品质好的干品金丝皇菊,一斤能卖到上百甚至几百块。而且,它对生长环境有一定要求,咱们卧龙村山区的气侯和光照条件,初步判断是比较适合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金丝皇菊的种植和初加工,可以吸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采摘、晾晒、烘干、分拣,这些环节都需要人手。如果能形成规模,不仅能盘活荒地,还能给乡亲们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猴三又忍不住插嘴:“说得好听!菊花那玩意儿娇贵得很,万一种出来卖不掉,或者生了虫,咱们村可担不起这个风险。再说了,你有技术吗?种地可不是在电脑上敲敲键盘那么简单。”

    这番话也代表了在场大多数人的疑虑。刘有良在城里是精英,但在种地这件事上,他们才是“专家”。

    刘有良不急不躁,从公文包里又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让的市场调研报告和风险评估。金丝皇菊目前市场需求稳定,并且有上升趋势。至于技术,我承认我经验不足,但我可以学,也可以请专家。我已经联系了省农科院的教授,他们对这个项目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金丝绽放,爱满卧龙简介 >金丝绽放,爱满卧龙目录 > 第2章 村委会的“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