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当尽,寸土怎能属于他人...
好词。
突如其来的声音让林芝栩一惊。回头看见一个穿长衫的中年男子站在不远处,正温和地看着他。
《穆桂英挂帅》,岳飞的词。那人走近几步,年轻人也爱听戏
林芝栩勉强点点头,把戏词收好。
在下姓陈,是香港大学的教师。那人自我介绍道,看小兄弟神情郁郁,可是有什么心事
也许是太久没人关心,也许是夜色太温柔,林芝栩竟对这个陌生人产生了倾诉的欲望。他简略地讲了明竺的事,讲到戏楼大火时,声音哽咽得说不下去。
陈老师静静听完,长叹一声:梨园子弟亦知忠烈,可敬可叹。他望向漆黑的海面,如今国难当头,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你那位...朋友,死得其所。
可我想不通,林芝栩握紧拳头,为什么好人不得好报为什么...
因为这世道病了。陈老师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活下去,为了改变这个世道。
林芝栩抬起头,星光落在他的眼睛里。
小兄弟要去英国陈老师问。
嗯,留学。
学什么
原本打算学商科,继承家业。林芝栩苦笑,现在...不知道了。
陈老师从怀中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他:我在港大教文学。若你日后有意向,可以来找我。中国需要懂得西方的人才,但更需要心系祖国的人才。
林芝栩收下名片,郑重道谢。
航程余下的日子里,林芝栩常常与陈老师长谈。他们谈中国的困境,谈西方的先进,谈救国之道。林芝栩发现自己开始思考一些从前以为很遥远的问题:除了个人情爱,这世上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他记得当初与明竺在一起时,也曾谈到过,现在的中国风雨如晦、饱受欺凌。救国之志,是多么的难得可贵。
香港到了。码头上人头攒动,各色语言混杂在一起。林世昌忙着指挥仆人搬运行李,林芝栩则站在一旁,看着这座陌生的城市。
芝栩,林世昌走过来,明天有船去英国,你...
父亲,林芝栩打断他,我想先去港大看看。
林世昌皱眉:看什么
陈老师...一位船上认识的先生,邀我去参观。
胡闹!现在是什么时候,还...
父亲!林芝栩罕见地提高了声音,就一天。之后我会按您的安排去英国。
林世昌盯着儿子看了许久,终于妥协地摆摆手:随你吧。
第二天,林芝栩带着明竺的戏服和锦盒去了香港大学。陈老师热情地接待了他,带他参观了校园,介绍了许多进步学生。
林同学有何打算分别时,陈老师问道。
林芝栩摸了摸怀中的锦盒:我会去英国...但不再学商科了。
哦
我想学医。林芝栩的目光坚定,中国需要医生,尤其是在...战争时期。
陈老师欣慰地笑了:好志向。记住,无论走多远,别忘了根在哪里。
回到旅馆,林芝栩开始收拾行李。他小心地把明竺的戏服叠好,放在箱子最底层,上面压着那本锦盒。父亲推门进来,看见他的动作,欲言又止。
父亲,林芝栩主动开口,我决定学医。
林世昌愣了一下,随即苦笑:随你吧...反正林家...唉。他摇摇头,转身出去了。
夜深人静,林芝栩取出纸笔,开始写信。信是写给明竺的,虽然明知永远无法寄出。他写了海上见闻,写了港大见闻,写了自己的新决定。最后他写道:
若得太平日,不只坟前唱与你听,更要让天下人都听见,一个戏子如何用生命谱写了最壮烈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