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时清放下杯盏,转眸温声道,我去请了李师傅帮着裁门板,顺道采了些窗纸,让你晚些贴上透亮。

    苏锦瑟应声点头,披了绛纱小袖与他一同出门,巷口早有几位买糖粥的妇人等候,她笑着挥手致意,市井妇人们笑说:林娘子家点心都要排队抢,嘴里特有福气。

    新开张的糕点铺挂着朱红新匾,门前悬了几串彩色小灯笼,幼童们分吃着蜜糕,阡陌上的风将糕香一缕缕吹得老远。

    入内,木质货架铺着新的麻布,点心整齐地码在陶盘间,墙角摆着花瓶,插着街市邻里送来的草木。

    林时清笑着为苏锦瑟揭了盖布,好让她察看今日的小点。

    她低头细细端详,轻声与林时清商量:菱花糕今日加了新米粉,酥而不烂,只怕配料需再斟酌一二。这样吧,中午之后我再亲自试试手法。

    林时清欣然,烦累与寒门生计的难题,被甜香和妻子的坦然一笑冲散殆尽。

    未几,外头传来一阵热闹脚步,原来是前街余记杂货的余掌柜,气喘吁吁地进门,拱手笑道:苏娘子、林先生,官道来信啦,有户京城的老主顾要订五十匣桂花糕,来日送去驿站!

    林时清一怔,忙请余掌柜坐下,京城的生意

    苏锦瑟眉心微动,心知传闻不胫而走,糕点铺的名气渐渐传进了京城,一时间百感交集,但她只轻描淡写地笑道:远客慕名,自是福气,大伙再辛苦一天也值了。

    余掌柜一口夸赞苏锦瑟手艺好,言辞殷切,叮嘱了交期,便大快朵颐地试吃了新制的冰酥,临走还硬塞下一串鲜枣做谢礼。

    余掌柜刚走,林时清嗅了嗅掌心桂花香:今日你满城名声,只怕又要劳碌几天。

    苏锦瑟敛了眼睫,语气却带着万分笃定:劳碌有何不可人间烟火最难得,等逐步站稳脚跟,我还想开张茶社,让更多人尝到这股烟火气。

    林时清温声应下,却伸手执了她的指尖,彼此相携,只觉得岁月静浓,温柔无声。

    午后,铺内人来人往,小童与妇人投来好奇的目光,也有人悄悄打量这对并肩料理生计的夫妻,说苏娘子命硬,竟过得如此好。

    苏锦瑟全然不在意,抬手为林时清理了理鬓角发丝,淡然道:咱们本就凭着一双手,日子才最踏实。流言再多,不过是风吹过耳——何况谁家过日子能避得开嘈杂

    林时清笑着应和,两人一同翻查账册,将一天的收银分门别类登记妥当。

    眼看天已西斜,有一温文尔雅的陌生书生轻敲门槛,递上帖子,是苏娘子么在下受师母之托,托付一箱恩师旧书作为谢礼,请您笑纳。

    苏锦瑟不解,林时清抬头却颇为动容,原来这书生竟是昔年在贡院相识的同窗,此番远道携书寻旧友,只因听闻林氏一家新开茶食铺,便想以书谢意,也算重续旧情。

    苏锦瑟轻柔收下谢礼,请二人煮茶共叙,陈壶内新焙的碧螺春氤氲而起,林时清与旧友谈及人生,苏锦瑟在一旁忙于煮茶、斟点,厅内一派温暖明亮。

    席散之际,书生感慨道:在下曾听闻姑苏王府那场风波,如今却见林兄与苏娘子合乐,比那高门富贵更让人钦羡。

    苏锦瑟莞尔,浅浅一笑,过往云烟而已,当初的王府、世家,不过一场浮梦。如今有茶有点心,有一家人平安,就是最好的日子。

    一旁的林时清闻言,心中微动,抬眸望她,温情尽在眼底。

    夜色渐深,街头的灯火璀璨铺满青石路,一日喧嚣散去后,糕点铺里余温尚在,窗台上的桂花枝被晚风吹得微微颤动。

    两人一同收拾残局,林时清不觉轻声道:锦瑟,如今你已成了城里有名的女掌柜,明天是不是要抽空请吴大娘来教我包粽子我想做点新的尝试。

    苏锦瑟惊讶又欣喜,柔声道: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生后,她不再认亲简介 >重生后,她不再认亲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