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当晚,铺中灯火明亮。苏锦瑟独坐案旁,摊开账册,一笔笔温心记着魏氏留下的细微生计。雨还在落,却不再是某种压迫和束缚,反而像是替过往洗净了苦涩与怨愁。窗外巷灯昏黄,街头的议论渐息。铺子里,有林时清送来的书信和糕食,有母亲笔迹里留存的慈意,还有她胸口那颗倔强温热的心。

    夜深,王府私下送来第二道口信,有家仆偷偷塞进小窗:小姐,王爷实在挂念,只愿你三思……苏锦瑟未拆信封,只把它轻轻推入香炉底下,任信纸渐渐吞噬于余烬。某一刻,她忆起前世苦苦守望王府一纸答疑、朝朝苦盼为女的心迹,再联想到今夜果敢挥别,心头如澄彻碧水泛起一线暖意——自己终于为自己主张一回。

    清晨,雨过天晴,苏锦瑟推门扫街。邻人纷纷来看那拒认王亲的奇事,议论声中或佩服、或伤感。她神色不变,扫净门前积水,把刚出炉的桂花糕、蜜枣酥一一摆上柜台,生意比往日还好。有人买糕时低语:苏家姑娘不进王府,倒更像个正经的本地人了。她浅笑不语,将找零递到对方手里:只愿小铺安稳,余生自在。

    日后,有王府的老嬷嬷三番五次来劝,都被她以不同巧言婉拒。林时清总在门外等候,偶或帮她搬米挑水,偶或于夜晚帮着点灯织书。街坊笑谈两人气味相投,苏锦瑟听在耳里,笑意温浓,从不再逃避这份简易的欢喜。

    而远在王府深宅,淮安王握着手中旧信纸,字迹一行行,想起昔日女儿软声问安与细心持家,无言良久。他的心房里,门第富贵与天伦亲情第一次发生错位。曾以为断了这段父女缘,他就能安享清净;偏偏在一室寂然里,愈发觉得四壁生寒,那旧时暖灯只余人影渺渺。

    夜半,京城闹市里魏记糕点铺的灯盏仍旧微微亮着,飘出的桂花香气与檐下余温交织。苏锦瑟合上账册,起身熄灯,将母亲遗照安放于案边,心底安然无波。世道森严,人心自有高墙低谷,她却只认清自身脚下的路,在浮华人潮间寻得一方自在天地。

    街角有风,杏花又落一瓣,在月光下盈盈白亮。苏锦瑟拉上木门,轻声自语:今后再无枷锁与虚礼,只为自己活一场。房中悄无声息,却像有谁温柔回望。她顿了顿,终究只是笑,走进新一天的晨曦里,去迎接下一个未知而丰富的春天。

    第3章:

    糕点铺记事

    清晨的市集还浸在昨夜微雨的潮润里,青石街面反着天光,巷尾的杏花一夜间更妍了些,带着骨朵稚嫩的香气,扑进苏锦瑟的糕点铺内。

    她提着新换的砂锅,小心揭开门前木牌,那块写着锦瑟点心的小匾额沾了一夜露水,笔锋经过旧岁月,却多了今日的坦然。

    姑娘,今要做哪样糕后堂的阿宝带着梦未醒的惺忪,揉着眼睛走出来,看见苏锦瑟已备好食材,急忙拢了拢手中的围裙。

    今日试做新制,鸳鸯酥与桂花糕各两屉,杏仁豆花做一碗,等林大哥来。苏锦瑟笑着吩咐,眉宇间无波无澜,却有了前世从未有过的自在。

    她熟练地和面、撒糖、裹馅,没有一句闲话,只有指尖触及案板时传来的微温。

    阿宝帮忙升起蒸笼,屋内氤氲水汽,窗外传来邻居挑担经过的吆喝声,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铺子尚未开门,街巷已有零星路人驻足,熟客赵嬷嬷站在门口张望,一看见苏锦瑟,便笑着攥紧布巾进门。

    小锦瑟,昨儿桂花糖米糕卖完得快,今日可多做了些赵嬷嬷眉开眼笑,热络里带着几分朴素关心。

    苏锦瑟递给她一小包新出锅的糕,多谢嬷嬷挂念,今日刚蒸好,还有几样你未尝过的新点心。

    赵嬷嬷接过一块,咬下去软糯香甜,眉头直跳,你这手艺越发见长,当年的老魏氏若见着,也该宽怀了。

    一时老铺里只余几缕谈笑,门外新客渐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生后,她不再认亲简介 >重生后,她不再认亲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