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破碎的歌谣
,就是“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没有你的命令,我绝不撤退!

    临别时,蒋介石告诉唐生智,云南龙云已答应出动滇军抗日,那是一支很强的地方部队,眼下已沿浙赣铁路东进浙江。如果南京能多支撑一段时间,等滇军到达后,必能先行缓解南京外围的压力。

    我走了,你千万保重身体。

    12月7日凌晨,蒋氏夫妇驾机飞离南京。

    12月8日,南京外围的第一道防御线被击破,远战失利,唐生智转而组织第二道防御,展开近战。

    由于完全失去制空权,日机得以对南京实施密集轰炸,被作为指挥所的唐生智公馆也屡屡挨炸,玻璃被震得粉碎,桌上物品在空中乱飞。

    幕僚们十分担心,都要求转移地点,唐生智却摇了摇头。

    大敌当前,我要在这里进行指挥,不能为几颗炸弹就搬走,你们走吧,我和两位副长官留在这里就可以了。

    最后,其他人都搬到了地下室,唐生智则仍在地面进行指挥。

    近代历史上,南京迭遭兵燹。离得最近的两次,一次是太平军攻城,一次是湘军攻城,但两次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先行占领紫金山。

    紫金山是南京的最高点,占领这里,就等于把握了主动。

    无论是太平军还是湘军,都是凭紫金山之高,用火力压制住对方,然后再顺势炸塌城墙,从太平门攻进城去的。

    紫金山一旦有失,太平门则危,而南京两次被攻陷的历史将原地复制。

    对紫金山发起冲击的日军主力,为京都第16师团。这个师团既是老师团,登陆以来又未受到什么损失,因此特别张狂。

    然而他们碰到的是一支同样训练有素、斗志顽强的钢铁部队——教导总队。

    战前,湘军某师指名要调教导总队的一名排长去湖南就职,这回不是当排长,而是直接升任连长。

    “铁卫队”的嘛,谁还信不过。连长只是起步,以后还会升营长、团长,甚至可能是旅长、师长。

    上级都点了头,同意这名排长可以立即启程,然而他本人却说,不打完这一仗绝不会走。

    没等仗打完,英勇的军官就牺牲在了紫金山上。

    以强对强,以猛对猛,防守紫金山的“铁卫队”层层设防,在南京保卫战中发挥出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直到南京即将失陷,京都师团都未能从他们身上敲开缺口。

    如果唐生智指挥的全是这样的部队,那就好办了,守三个月乃至六个月都绝对没有问题。

    然而不是。

    东面的紫金山和太平门虽然无恙,南面的雨花台防线却被突破了。

    12月9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遣使给唐生智送来了一份劝降书。

    说的是南京,我却突然想到了一江之隔的扬州。

    300年前明朝治下的扬州,其规模堪比如今的南京,但同样陷入敌兵重重围困之中。

    洋洋得意的多尔衮给城内的兵部尚书史可法下了最后通牒,后者奉还他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复多尔衮书》。

    对要不要献城以降,史可法说了一句话,那就是“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忠贞”——我虽然力量有限,却一定会以死报国。

    300年后,唐生智面对差不多的威胁口径和语气,也采用了跟“史阁部”差不多的方式,即断然予以拒绝。

    近战失利,则守城!

    我去过的地方不多,但有两座城市的古城墙曾给我留下较深印象,一个是西安,另一个就是南京。

    据说光华门如今已不复存在,不过只要看看尚留存于世的那些城墙就知道了,它们曾是多么巍峨坚固,如果不占据着紫金山那样的高地,要想立马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寸河山一寸血3·落日孤城简介 >一寸河山一寸血3·落日孤城目录 > 第十四章 破碎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