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可我们哪有战车...工师小声嘀咕。
很快就会有。秦非子指向图纸上标注的南城区,这里规划工坊区,优先建造冶铜场和木工作坊。我从周都带回的二十名工匠到了吗
今早刚到,还带着您要的那种模具。
秦非子嘴角微扬。他利用周王室的资源,不仅获得了工匠,还秘密收集了锡矿——青铜时代最珍贵的战略物资。有了铜锡合金,他就能批量生产标准化武器。
突然,一阵骚动从河边传来。西戎的劫掠小队袭击了运粮队,三名劳工被杀,刚运到的粮食被抢走一半。
大帐内,长老们群情激愤。必须报复!西戎欺人太甚!
秦非子却异常冷静:现在出兵正中他们下怀。传令,所有运输队增派双倍护卫,城墙建设昼夜不停。他转向军事统领嬴仲,新式弓箭训练得如何
按首领设计的复合弓,射程比原来远了五十步。但数量太少...
明天开始批量生产。秦非子拍案决定,先装备三百名精锐射手。
当夜,秦非子在油灯下重新设计弓箭制造流程。现代流水线生产的理念被他改良为分工协作制——箭杆、箭头、弓弦分别由不同工匠制作,最后统一组装。效率提升三倍。
三个月后,第一批三百名弓箭手在新建的校场演练。他们手中的复合弓采用多层竹木胶合技术,射程远超西戎的简陋弓箭。更令战士们震惊的是,所有箭矢长度、重量完全一致,确保射击精度。
这叫标准化生产。秦非子对目瞪口呆的长老们解释,今后我们的武器、工具都要统一规格,坏了可以立即更换。
西戎的骚扰持续不断,但每次袭击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秦非子没有急于反击,而是全力推进城池建设。他亲自设计的下水道系统让西新邑在夏季暴雨中安然无恙,而周边部落却饱受洪水之苦。越来越多的流民投奔而来。
秋收时节,秦非子推行耕战制:士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同时将荒地分给有功将士。这一制度使秦国迅速积累起粮食储备,军队也扩充至两千人。
首领,周室来信。侍卫呈上一卷竹简。周孝王称赞秦国进献的马具在对抗东夷时发挥奇效,要求再提供五百套。
秦非子立即召集工匠:改良马具,关键部位用青铜加固。同时开始研发战车。他在地上画出草图,这种双轮战车轻便灵活,配合作战能冲散敌军阵型。
寒冬来临前,西新邑的城墙奇迹般合拢。城池中央的议事厅内,秦非子召开第一次军政会议。
今冬西戎必定大举来犯。军事统领嬴仲忧心忡忡,他们去年抢的粮食不够过冬。
秦非子却笑了:我正等着他们来。他展开一张地图,斥候已经摸清西戎各部落位置。他们来袭时,我们派精锐直捣其老巢。
腊月的一个雪夜,西戎果然集结三千人马来袭。秦非子早有准备,城墙上的弓箭手用火箭照亮夜空,暴露敌军位置。新训练的长矛兵组成密集方阵,将攻入城门的西戎骑兵刺成筛子。
与此同时,嬴仲率领五百精锐骑兵突袭西戎部落营地,缴获大量牲畜,解救数百名周人奴隶。这些奴隶中不少是工匠和农夫,成为秦国宝贵的人力资源。
大胜的消息传至镐京,周孝王派特使赐予秦非子西陲大夫封号,授权其统领西部边境各部落对抗西戎。秦非子的政治地位大幅提升。
利用这个契机,秦非子颁布《秦律初章》——一套融合现代理念的简易法律体系。明确规定土地归属、赋税标准、军功赏罚等内容,使秦国治理有章可循。
首领,有周室来的商人求见。春日的一个清晨,侍卫报告。
来人是周王室姻亲家族的商队首领子贡,带着十车铜锭和精美漆器。久闻西新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