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推恩令的实行
,都盼着借陛下之力铲除对方,可陛下拿不定主意,特让我来问问,咱们到底该答应谁的请求才好呀?”
盘锐听闻,心中暗自思忖,脸上却不动声色。他深知这其中利害,尤其是姬发那日后可是弄出了个周武王的名号,其野心与手段绝不可小觑。沉默片刻后,盘锐缓缓开口道:“姜兄,依我之见,可万万不能答应姬发啊。那姬发心怀壮志,绝非池中之物,往后怕是会给大商带来诸多麻烦。”
说着,盘锐微微皱眉,接着道:“反观伯邑考,此人性格优柔寡断,做事瞻前顾后,没什么决断力。即便咱们应了他,他也难成大气候,对大商而言,根本不足为惧,相对要好对付得多。所以,还是选择伯邑考更为妥当。”
顿了顿,盘锐又压低声音,一脸严肃地提醒道:“不过,这姬发咱们也不能就这么晾着。既不能答应他的请求,让他觉得有了倚仗,可也不能让他就此心灰意冷,放弃了争取。得想办法拖着他,让他在那西岐城里陷入两难之境,自顾不暇,如此一来,咱们方可在这局势中占得先机,保大商安稳无虞啊。”
姜子牙听后,微微点头,觉得盘锐这番话颇有道理,心中已然有了计较,便向盘锐拱手告辞,准备回朝歌城向帝辛细细禀明情况,好让帝辛早做定夺,应对这棘手的西岐之事。
晨曦微露,姜子牙身着朝服,稳步踏入那威严庄重的朝堂。众臣早已分列两旁,静候帝辛驾临。
待帝辛坐定,朝堂之上一片肃穆,姜子牙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拱手说道:“陛下,臣昨日去往城外道观,与道友盘锐细细商讨了西岐之事。那姬发与伯邑考皆向陛下投诚,然臣与道友详加斟酌后,以为应选伯邑考为宜。”
帝辛微微前倾身子,目光紧紧锁住姜子牙,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姜子牙接着道:“这伯邑考,臣多方打探知晓,其性格优柔寡断,行事时常犹豫不决,缺乏果敢的决断力。在谋略筹划方面,更是平庸无奇,毫无远见卓识。此前西岐诸多事务,但凡涉及决策,他皆瞻前顾后,错失良机,由此可见一斑。故而,若我朝答应他的请求,日后他即便掌控西岐,也难以对我大商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实乃不足为虑。反观姬发,心机深沉,其麾下又有一众能征善战之士效命,若助他得势,恐日后养虎为患,成为我大商之劲敌。”
帝辛听完,手抚胡须,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姜大夫所言,甚合朕意。只是那姬发,朕当如何应对?”
姜子牙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对于姬发,臣以为可采用拖延之策。陛下可派使者前往西岐,对姬发的投诚之意表示嘉许,但又以各种理由推脱暂时无法给予明确答复,让他在期待与不安中徘徊。如此一来,他必不敢轻举妄动,而我朝便可在这段时间内,加紧对西岐局势的掌控,相机而动,以保我朝歌之长治久安。”
帝辛嘴角上扬,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好!就依姜大夫之计行事。朕即刻命人安排使者前往西岐,这出好戏,朕倒要看看最后如何收场。”
群臣见状,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姜丞相智谋过人!我大商必定昌盛繁荣!”朝堂之上,气氛热烈而庄重,众人皆为这即将展开的西岐之局充满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商在这场权力角逐中稳操胜券的画面。
伯邑考独坐于书房之中,正满心忧虑地等待着朝歌那边的消息,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轻轻敲击,眉头也始终未曾舒展。
就在这时,心腹之人悄悄潜入,将那封来自朝歌的暗信递到了他手中。伯邑考赶忙接过,展开信件,目光急切地扫过那一行行文字,待看清内容是帝辛答应了自己的请求时,他的双眼瞬间瞪大,脸上先是闪过一丝难以置信,随后便被狂喜所占据。
“哈哈哈哈!”伯邑考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笑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