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嘴边的呕吐物,瞳孔突然收缩——是鹅膏菌中毒,死亡率超过50%。
按住他!他用酒精棉擦过穴位,针尖却在刺入前顿住。青铜戒指突然发烫,他听见脑海里响起父亲的声音:别急,先辨症。
孩子的指甲呈青紫色,脉搏细数,符合毒入血分的症状。李怀林抓起一把生甘草,用石臼捣成泥,敷在孩子肚脐上,同时将银针分别刺入中脘、内关、足三里。
苏医生,准备阿托品!他一边捻动银针,一边往孩子嘴里灌甘草汤,药气导引术需要十分钟,这段时间全靠银针吊着命!
第七分钟,孩子突然抽搐起来。林春桃攥着他的袖口哭到缺氧,李怀林却看见戒指上的纹路亮了——那是草药与银针共鸣的光芒。
没事了。第十分钟,孩子吐出一口黑痰,眼皮终于动了动。李怀林瘫坐在地上,这才发现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林春桃扑过来抱住他,带着哭腔的声音闷在他肩头: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窗外,药神谷的雾气正在散去,阳光穿过云层,照亮了卫生室墙上的锦旗——那是村民们送的,上面写着悬壶济世,医者仁心。李怀林摸了摸口袋里的青铜戒指,突然明白父亲说的灯是什么——不是金线莲的光,是每个生命被救活时,眼里重新亮起的希望。
大结局
大魏朝正和十年,日内瓦湖畔的梧桐叶刚染上金边,李怀林穿着唐装站在世界传统医学大会的演讲台上。台下坐满了西装革履的学者,他的目光扫过人群,落在前排那位金发碧眼的女士身上——她是国际风湿学会主席艾玛,此刻正揉着膝盖,那里曾被她自己断言终身无法站立。
接下来,我将演示药气导引术的临床应用。李怀林打开随身的檀木针盒,银针在追光灯下泛着冷光。艾玛在护士的搀扶下走上台,她的右腿因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畸形,裤管空荡荡地垂着。
三个月前,艾玛女士的主治医生建议截肢。李怀林用酒精棉擦拭银针,声音平稳如村口的溪流,但我告诉她,中医有句话叫通则不痛。他指尖轻弹,三根银针依次刺入艾玛的足三里、阳陵泉、悬钟穴,手法快如蝶舞,台下传来此起彼伏的吸气声。
当第四根银针刺入委中穴时,艾玛突然惊呼:有热流!从腿上传来的热流!李怀林取出随身的药囊,里面是他用三十种草药研磨的粉末:这是透骨草与威灵仙的提取物,配合银针导引,可直达病处。他将药粉敷在艾玛膝盖上,又取出微型艾灸仪固定在穴位。
十分钟后,艾玛在护士的帮助下站起身,试着走了两步。会场寂静如夜,直到她突然跑起来,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像欢快的鼓点。掌声雷动中,李怀林听见台下有人用英语嘀咕:这不可能......不符合循证医学......
的确不符合。李怀林摘下白手套,露出掌心的老茧,因为它来自五千年的经验医学。但我们正在做的,是让经验与科学对话。他点开身后的全息投影,苏明月出现在屏幕里,身后是药山实验室的仪器矩阵。
这是我们对艾草挥发油的分子解析。苏明月举起试管,淡绿色的液体在灯光下流转,通过量子点标记技术,我们发现其中的桉叶素能精准靶向炎症因子......她的声音被掌声淹没,李怀林看见台下的学者们纷纷举起手机拍照,有人在笔记本上写下中医现代化的字样。
三个月后,《自然·医学》的封面刊登了李怀林团队的论文。他站在药山实验室的落地窗前,看着苏明月在显微镜前忙碌,忽然想起七年前那个暴雨夜——他背着药箱在泥泞中狂奔,用竹罐为高烧的孩童拔罐,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土墙上,像株倔强的蒲公英。
李总,周顾问又发现了新物种!助理的声音打断思绪。李怀林接过平板电脑,屏幕上是周富贵举着一株淡紫色兰花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