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她从裤兜摸出本磨破边角的日记本,硬塞进苏晚手里:这是老周的......你们拿回去看。她抹了把眼角,我总觉得,他还有话没说完。

    日记本封皮沾着茶渍,翻开第一页,是王叔叔的字迹:1987年5月12日,井里挖出块碑,上面的字像《山海经》里的......

    窗外传来汽车鸣笛。

    林墨看了眼手表:该送王阿姨去派出所做笔录了。

    苏晚把日记本塞进帆布袋。

    碎碑在包里硌着她大腿,和十年前父亲下葬时,她塞进棺材的那方古砚触感很像——都是要拼命护住的东西。

    老严的玉珏还在她掌心。

    光斑又开始游走,这次凝成了两个重叠的晚字。

    苏晚把日记本压在膝头,指尖沾着茶渍,轻轻抹过泛黄的纸页。

    王阿姨的呼吸还带着惊惶,站在她身侧小声说:老周总说,碑和书阁分不开。

    林墨蹲在她旁边,手肘碰了碰她的胳膊:翻到哪页了

    1987年6月3日。苏晚喉咙发紧,他写,井里的碑纹和古籍里的山海图重叠,要找山海书阁的方位。

    山海书阁林墨的声音低下去,指节叩了叩日记本,我设计方案里提过这个名字。

    苏晚猛地抬头。

    他的瞳孔里映着纸页上的墨迹,和她记忆里父亲书房那本《山海经》扉页的批注,纹路竟有几分相似。

    王阿姨突然扯了扯她的衣角:老周走前抓着我手腕,说书阁藏着碑的魂。

    我当时只当他说胡话......

    苏晚低头再看日记。

    某页边角画着歪歪扭扭的建筑草图,飞檐像山,窗棂似海,旁边用红笔圈着山海书阁四个字,墨迹晕开,像滴没干的血。

    林墨摸出手机拍了张照片:李叔说老严的玉珏能引碑纹,王叔叔的日记里又提书阁......他没说完,抬头正对上苏晚发颤的眼尾。

    我父亲的笔记里也有山海书阁。苏晚把日记本按进帆布袋,指尖抵着袋口的碎碑,十年前他在考古队,说要找座藏着山海密码的建筑。

    警笛声从窗外掠过。

    林墨看了眼手表:该走了。

    王阿姨得去派出所录指纹。

    王阿姨攥着苏晚的手不肯放:小晚,你们要是找到书阁......她喉结动了动,替我和老周磕个头。

    苏晚应了,转身时帆布袋蹭过茶几角。

    日记本滑出半页,最后一行字露出来:书阁钥匙,在碑与珏的重叠处。

    林墨弯腰替她把本子塞好,指腹擦过钥匙二字:回图书馆,得把这些线索全摊开。

    苏晚点头,手心的玉珏突然发烫。

    光斑游成一条线,正对着帆布袋里的日记本——那里,山海书阁四个字的墨迹,正透过布面,洇出浅淡的影子。

    第20章

    书阁的秘密

    市立图书馆古籍修复室的日光灯在凌晨两点泛着冷白。

    苏晚把帆布袋倒扣在长桌上,王阿姨的日记本、碎碑片、发烫的玉珏依次滚落。

    林墨的指节抵着桌面,指腹还留着方才替她塞本子时蹭到的墨迹。

    山海书阁。老严的老花镜滑到鼻尖,枯瘦的手指戳在日记本最后一页,十年前老周的笔记,和林小子的设计案,能对上。他抓起碎碑片对着台灯,碑纹在玻璃罩上投出蛛网似的影子,这纹路我修过——青松巷遗址出土的宋代残碑,去年你师傅还说缺半块。

    苏晚的呼吸顿了顿。

    她想起父亲笔记里夹着的老照片:穿工装的男人站在断墙前,背后的砖缝里爬满青苔,照片边缘写着青松巷13号。

    玉珏呢老严突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错位心动:守护简介 >错位心动:守护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