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默的手机突然震动,是医院发来的消息:林远山先生病情恶化,建议家属立即赶来。
他抬头看见林秋的背影僵在原地,白大褂下的肩胛骨突出如刀,和五年前在殡仪馆看见的一模一样——那时她正盯着焚烧炉的火光,手里攥着林夏的实验笔记。
你去吧,我守着。他伸手接过她手中的证物袋,触到她掌心的冷汗。林秋没说话,只是从白大褂内袋摸出个银色小瓶,那是父亲临终前塞给她的,瓶身刻着303三个数字,和市立医院太平间第三层冰柜的编号相同。
医院走廊的消毒水气味比实验室更刺鼻。林秋推开病房门时,林远山的氧气管已经拔掉,枯槁的手正抓着床单,指缝里卡着张纸条——是她上周带来的李薇案尸检报告,胃内容物一栏被红笔圈了又圈,旁边写着冰柜第三层,字迹歪斜如临终遗言。
爸……她的声音卡在喉间。老人浑浊的眼睛突然聚焦,枯瘦的手指抓住她的手腕,指甲几乎陷进她的静脉——和李薇手腕内侧的针孔位置分毫不差。夏夏……他艰难地开口,呼出的气像碎冰划过玻璃,冷柜……第三层……不是样本……
心电监护仪的蜂鸣突然变调。林秋慌忙按响抢救铃,指尖触到父亲枕头下的硬壳——是本泛黄的法医笔记,1987年那页用红笔圈着:电击致心脏骤停案例,死者枕骨大孔处可见0.3毫米金属残留。
她翻开内页,夹着的银杏叶落在地上,叶脉纹路与梦境2号的分子结构完全一致。
抢救室的红灯亮起时,陈默的电话打来了:苏瑶失踪前在实验室留了张字条,‘第三层冰柜的秘密,在07号的围巾里’。另外,新发现的蓝色纤维混着人类毛发,DNA比对结果出来了——和2020年沉湖现场提取的皮肤组织吻合。
林秋的视线落在父亲床头的全家福上。2019年的夏天,林夏穿着白大褂站在中间,脖子上围着蓝围巾,毛线里混着的银线在阳光下闪烁。她突然想起,那条围巾是沈墨亲手织的,说是给优秀学生的奖励,而现在,那些银线正在物证科的显微镜下,显露出和李薇指甲缝里相同的涂层成分。
通知现场勘查组,她捏紧父亲留下的笔记,重点检查高校地下冷库的107号冰柜,尤其是柜门上的刻痕。还有……
她盯着全家福里沈墨的身影,那时他正站在林夏身后,袖口露出半截蓝色布料,查沈墨2020年7月23日的行动轨迹,尤其是凌晨零点到三点之间。
陈默的声音突然压低:冷库那边传来消息,107号冰柜的内壁刻着字,像是用指甲划的——‘秋姐,雾是甜的’。
这句话像把手术刀划开记忆,林秋想起2020年7月22日,林夏发的最后一条短信:今天的雾好大,闻起来像曼陀罗花的味道。
抢救室的门咔嗒打开,医生摘下口罩的动作在她眼中慢成一帧帧画面。她知道父亲要说什么,就像知道李薇冷柜内侧的抓痕不是挣扎,而是死者在低温中清醒时,用最后的力气写下的遗言。
林法医,护士递来个密封袋,这是老先生攥在手里的,说要交给你。
里面是半张实验数据单,边缘印着冰蚕计划
第07号实验体,数据单背面用红笔写着:他们在提取梦境,用她的大脑当情报库。
窗外,暮色中的沉湖泛着冷光,像块巨大的冰镜。林秋突然想起,五年前在殡仪馆,当她坚持要二次尸检时,沈墨曾说:低温能保存最真实的证据。
那时她以为是安慰,现在才明白,那些被冷冻的脑脊液、被加密的MRI胶片、还有冰柜内侧的刻痕,都是妹妹在死亡后,用大脑最后的活跃度留下的证词。
手机震动,是物证科发来的纤维检测报告:蓝色纤维含军用级信号屏蔽涂层,与2020年省厅失窃的冰蚕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