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却依旧能在朝堂上与保守派激辩三日,直到皇帝同意设立铁路总局。而现在,那些曾嘲笑蒸汽怪物的老臣们,后代都争着乘坐马车去天津看海。
二、经纬遗卷与世纪回望
初夏,苏清颜病倒了。
她躺在铺着细棉布的床上,手里攥着本《海国图志》最终修订版。林宇坐在床边,为她读着西洋诸国的新政:英吉利国设立议会,市民可参与国事;法兰西人正在修建铁塔,高逾百米...
百米...苏清颜喃喃道,枯瘦的手指指向窗外,还记得...咱们在十字岛埋的时间胶囊吗
五十年前,他们在郑和宝船遗址埋下一个铜匣,里面放着《火器图谱》副本、经纬女学的课本、还有林宇画的蒸汽船蓝图。约定百年后让后人开启。
记得,林宇握紧她的手,薇薇说,等她学成归国,要带着学生去挖开看看。他们的长孙正在西洋学习造船,临行前苏清颜塞给他一本《几何原本》,扉页写着:知己知彼,方能经纬天下。
深夜,苏清颜忽然让林宇扶她到书房。墙上挂着幅巨大的《大明全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铁路、织坊、女学的分布,像一张细密的网。她指着江南地区密密麻麻的红点,轻声道:你看,这是我们织的网...总算没破。
林宇看着她眼中的光一点点黯淡下去,忽然想起刚穿越时那个在破庙里啃冷馒头的自己。如果那时有人告诉他,未来会有这样一个女子,陪他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上并肩作战,在男尊女卑的世道里为女子争一片天空,他大概会以为是痴人说梦。
清颜,他俯身,在她耳边低语,下辈子...还做你的不合时宜的人。
苏清颜嘴角微微上扬,像一朵即将凋零的花,最终定格成永恒的笑意。窗外,经纬女学的钟楼传来报时声,那是用蒸汽驱动的钟摆,每一声当响,都像是在为这个时代计数。
三、百年胶囊与文明星火
崇祯元年,深秋。
距离林宇穿越已过去百余年,大明朝在经纬革新的基础上,虽历经波折,却已初步开启了蒸汽文明。
三十岁的林薇已是经纬大学的机械学教授,她带着学生们来到十字岛。当年的教堂早已坍塌,唯有那棵老榕树还在。
同学们,林薇指着树下的标记,这是我曾祖父林宇、曾祖母苏清颜埋下的时间胶囊。他们希望百年后的我们,能看看先辈的梦想。
铁锹挖开湿润的泥土,铜匣重见天日。打开的瞬间,阳光照在里面的物件上:泛黄的课本上,还留着苏清颜批改的红笔字迹;《火器图谱》的副本边角卷起,却依然能看清欲强国者,先利其器的题字;最令人惊叹的是那张蒸汽船蓝图,旁边用毛笔写着一行小字:愿此船,能载华夏文明,驶向更广阔的海洋。
学生中发出阵阵惊叹。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洋留学生拿起蓝图,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林教授,这比我们威尼斯的蒸汽船设计图,早了五十年!
林薇笑了,眼中闪烁着泪光。她想起祖母临终前对她说的话:薇薇,革新就像织布,一针一线都不能急,但也不能停。
海风拂过,带来远处港口的汽笛声。林薇望向大海,仿佛看见百年前,曾祖父站在船头,曾祖母在城楼上挥手,他们的身影渐渐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四、万世经纬与未尽长歌
夕阳下,林薇带着学生们将铜匣中的物件小心翼翼地放入博物馆的展柜。旁边的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安澜侯夫妇的生平影像——那是用最新留影术还原的历史场景。
画面中,年轻的林宇在市集上演示巧解九连环,苏清颜在女学课堂上讲解几何,两人在烽火台上并肩看狼烟升起,在侯府书房里挑灯改图纸...最后定格在紫藤花架下,老年的他们相视而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