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已
仿佛还在大殿里回荡。
随着荀息时代的落幕,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会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
荀息之孙荀首因功被封于智邑(今山西省永济市),从此开启晋国智氏一族的时代之旅。
公元前597年,智罃与父亲荀首共同参战,在邲地(今河南省荥阳北)与楚军发生激战。
此战智罃被楚国俘虏,而荀首同时也射杀楚国连尹襄老,射伤并俘虏楚公子谷臣。并把连尹襄老尸体和楚公子谷臣带回晋国。
为日后换回儿子荀罃留下交换筹码。
公元前588年,荀首通过卻至用连尹襄老和楚公子谷臣换回荀罃。楚共王爽快答应了。
当荀罃将要离开楚国时,和楚共王进行了一段精彩的对话。
楚共王问荀罃:你怨恨我吗
荀罃说:两国交兵,我没本事被你们俘虏。你们没有用我来祭旗,而使我回国领罪,这已经是对我的恩惠了!被俘虏是我的无能,那里还敢怨谁呢
那你感激我吗
荀罃说:两国为自已的国家打算,希望百姓得到安宁,各自抑制自已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两国友好,下臣未曾与谋,又感激谁呢
共王又问:你回去打算怎么报答我。
荀罃说:下臣无所谓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既没恩德,也没怨恨,我不知如何报答。
通过俘虏交换,荀罃回到分别了九年的晋国,并在智氏家族获得智氏宗子(拥有继承权)。
随着晋国内政外交的错综复杂,荀罃以自己卓越领导力和军事指挥能力,获得晋悼公的青睐。
随即被提升为中军元帅,晋国的执政大臣。从这时起,荀罃为智氏立宗奠定基础。也为智氏家族脱离中行氏(荀氏分支),独立发展为晋国六卿之一成为可能。
智罃用
三驾疲楚
筑城虎牢
等使晋悼公继晋文公之后再一次称霸诸侯。在这里,荀罃有其巨大的贡献。
由于智罃儿子智盈的早逝,留下智砾。随着智罃的过世,智氏势力一落千丈。还好有中行吴的帮助,智砾才在六卿中得到下军佐的职位。
虽在六卿之列,地位岌岌可危。但经过智砾的不断努力,终于做到了晋国正卿,中军将。
智砾去世后,智氏的第三位晋国正卿智瑶。接过智氏家族的大权,也是晋国的执政大臣。
公元前475年,强人赵鞅去世,智瑶在熬死了韩不信和魏侈后终于继任为上军将,荣登晋国正卿宝座。
他终于可以不再装孙子了,他已完全把持了晋国的军政大权。
智瑶是智砾的孙子,智申的儿子,智砾去世后,智申继任为智氏的宗主,担任晋国下军佐,成为四卿之一。
智申其人,才干平平,算是一个守成之主,但是他的儿子智瑶就不同了。
智瑶从小聪慧过人,文武双全,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只是一直受到赵鞅的压制,他不敢太嘚瑟。
但是智瑶有他致命的性格缺陷,就是狂妄自大,残忍不仁,正所谓才干有余而德行不足。
我们常说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人才,而智瑶有才无德便会用其才干去做坏事,不能处处行善,所以他会到处树敌,直至自取灭亡。
当初,智申在选择继承人时,看中了智瑶的才干,想立智瑶为家族宗主的继承人。
但是族人智果看到了智瑶的性格缺陷,就劝说智申说:智瑶内心凶狠,虽有帅气、勇猛、多艺、善辩、果毅五个优点,但他狂妄,没有仁爱之心,其他人不会宽容他,若立智瑶为继承人,他日智氏必遭灭门之祸。
智申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