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贝比上次的桂花皂更精致了!

    张夫人惊喜地拿起一块薄荷皂,清凉的香气扑鼻而来,让她精神一振。

    这颜色,这香味……啧啧,真是巧夺天工!

    另一位太太拿起茉莉皂,赞不绝口。

    林晚晴微笑着介绍:这是小女新做的几种香皂,用了不同的花草,功效也略有不同。薄荷提神醒脑,茉莉宁心静气,艾草还能驱蚊虫……

    夫人们听得连连点头,当场就表示要将样品全留下,并且预定了下一批。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比之前的桂花皂又贵上了三成!但夫人们毫不在意,用她们的话说:千金难买心头好!这般雅致有趣的东西,多花点钱也值!

    消息很快传开,林记百花香皂的名声,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在白水镇的上流圈子里流传开来。它不仅代表着洁净,更成了一种身份和品味的象征。以前还需要林晚晴主动推销,现在是订单主动找上门来,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王老五听到这些消息,气得差点又摔了杯子。他那粗制滥造的仿冒品,在林记百花香皂这种堪称降维打击的产品面前,简直连提鞋都不配!他彻底死心了,知道在肥皂这个领域,他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

    林晚晴看着作坊里日益增多的订单,心中却没有太多喜悦。她知道,香皂的热销虽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也暴露了新的问题——产量跟不上。纯手工制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而且,王老五虽然暂时偃旗息鼓,但谁知道他会不会在别的方面使绊子

    必须尽快将水泥项目推上正轨,形成新的、更难模仿的核心竞争力。香皂带来的利润,正好可以投入到水泥技术的研发和扩大再生产中去。

    第十七章:水泥筑基显神威

    香皂生意带来的稳定收入,为林晚晴的水泥研发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她没有急于将土法水泥推向市场,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改进工艺和提升产能上。

    她根据多次试验的结果,优化了石灰石、黏土和铁矿粉的配比,使得烧制出的水泥熟料质量更稳定。最大的突破在于窑炉的改进。她借鉴了记忆中一些古老陶窑和近代早期水泥窑的结构特点,对自家那个小土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她指导林大山用更耐火的材料加高了窑身,改进了通风和排烟结构,甚至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手动鼓风装置(用大的皮囊和杠杆原理),以期提高燃烧温度和效率。虽然距离现代水泥窑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但相比最初那个小土窑,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经过一番努力,新窑炉烧制出的水泥熟料质量明显提升,研磨成的水泥粉末,其胶凝性、硬度和稳定性都比之前强了不少。

    正好这时,林家自己也面临着住房升级的需求。原来的茅草屋实在太过破旧狭小,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家庭地位的提升,建一座宽敞坚固的新房子,成了全家人共同的期盼。

    爹,娘,咱们用自己烧的水泥,盖一座青砖大瓦房吧!

    林晚晴提议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不仅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更是向所有人展示水泥强大性能的最佳广告!

    盖砖瓦房,在农村可是件大事!林大山和赵秀娥激动得无以复加。

    说干就干!林家请了村里相熟的几个老实本分的匠人帮忙,林大山负责烧砖,林晚晴则亲自把关水泥的生产和混凝土的配制。

    当第一批掺杂了水泥的砂浆被用来砌筑墙基,当坚硬平整的水泥地坪取代了原本潮湿的泥土地面,当工匠们惊叹于这种新式石灰的粘合力远超传统石灰和黄泥时,林家盖新房的消息,再次轰动了林家坳。

    村民们天天都跑来看热闹,看着那青砖墙体在水泥砂浆的粘合下,一层层快速而稳固地向上垒砌,看着那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全家穿古代:我靠化学富甲一方简介 >全家穿古代:我靠化学富甲一方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