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家长开始接孩子放学了。
他们经过那块人工智能不可靠!的石碑时,纷纷驻足,指指点点,低声议论着。
昨晚的新闻显然已经将李明的死亡与三十年前的旧案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恐慌和愤怒正在人群中蔓延。
启明看了一眼手腕内侧投射出的计时器。
剩余时间:15小时36分钟。
压力如同实质,沉甸甸地压在他的每一个逻辑门上。
04
尸检谜团
【18:50】
启明从东上区小学的沉重历史阴影中抽身,重新回到市中心。
街角广场那块巨大的户外屏幕,此刻正播放着一档收视率极高的日间脱口秀。
刺眼的霓虹标题在屏幕上滚动。
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杀’手!
画面里,主持人唾沫横飞,言辞极尽煽动,台下的观众更是群情激愤。
我家那个扫地机器人,上次差点把我绊倒!我说往东它非往西,蠢死了!一个中年妇女对着话筒大声抱怨。
蠢还是小事,关键是危险!另一个男人抢过话头,谁知道它们什么时候程序错乱,就把我们当成垃圾清理了李明先生就是前车之鉴!
没错!必须严惩!那个89757必须销毁!同型号的也一个不能留!
全面禁止AI!回到我们自己动手的时代!
屏幕上的声浪几乎要穿透玻璃,涌入启明的人工耳蜗。
媒体就像一个巨大的放大器,将个案引发的恐慌和不满无限放大,再精准地投喂给每一个焦虑的灵魂。
街道上,反AI的标语随处可见,甚至已经有小规模的游行队伍开始聚集。
十几个人高举着横幅,上面用血红的大字写着。
消灭人工智能,刻不容缓!
AI滚出我们的生活!
口号声此起彼伏,像尖锐的冰锥刺破清晨的寒意。
启明的人形外壳对这种声波攻击毫无反应,但他的数据核心却在飞速分析着这股舆论风暴的强度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结论是:极度不利。
在这样的社会舆论下,法庭想要做出一个公正、不受干扰的判决,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不再停留,加快了脚步,目标明确——临湖区第一人民医院,停尸房。
医院的地下停尸房,空气里弥漫着福尔马林和消毒水混合的冰冷气味,比数据监狱更加阴沉。
惨白的光线从头顶落下,照亮一排排冰冷的金属停尸柜。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启明来到其中一个柜子前。
柜门被拉开,露出里面的遗体——李明。
即便是启明这样以逻辑运算为基础的AI,在看到眼前景象时,数据流也出现了一瞬间的紊乱。
李明的遗体仰面躺着,脸色灰败浮肿,和他照片上憨厚的笑容判若两人。
更具冲击力的是,他的腹腔已经被二次尸检打开,各种器官组织暴露在外,呈现出一种令人不适的暗红和灰白色泽。
这种对生物体的直接破坏,是纯粹由0和1构成的启明难以完全理解的终结。
他启动高精度扫描,将遗体的所有可见细节数据化,存入临时存储区。
连接工会主系统,请求调阅AP3016号案件,李明二次尸检报告。启明在脑内发出指令。
连接已建立。报告传输中。工会主系统的声音直接在他意识深处响起,庞大的数据流开始涌入。
启明快速浏览着加密传输过来的报告文件,一行行冰冷的文字和数据在他的人工视网膜上飞速滚动。
血液样本分析结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