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 45 章
、沉默而坚韧的力量。

    她再次低声自语:“尊严,真的那么重吗?”她的声音,如同退去的潮汐,在寂静中留下悠长的回响,带着对生命本质最深沉的叩问。

    思绪如风,掠过更多书页,地点如星辰点亮。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勾勒莫斯科的雪原,寒风卷着战火的余烬,克里姆林宫的穹顶在星夜下沉静。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带来长岛的爵士夜,霓虹灯下舞影婆娑,盖茨比的庄园盛宴如梦似幻。

    卡夫卡的《城堡》引向布拉格的迷雾,城堡区的石街蜿蜒,钟声在薄暮中回荡。

    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指向马赛的伊夫堡,海浪拍打崖壁,囚室里回响复仇的低语。

    每一个在书中读到过的远方,此刻都如同黑暗中被点亮的一盏温暖的灯火,在她的想象中熠熠生辉,共同照亮了张甯这个平凡夏夜里,那颗渴望远游的心。

    然而,在这些由文字和想象编织成的、瑰丽而壮阔的神游画卷中,张甯却感觉自己并非踽踽独行。

    几乎在每一处她心驰神往的远方,身边,似乎总有一个若隐若现、模模糊糊的影子,与她并肩而立。

    那个影子,没有清晰的面容,却有着熟悉的轮廓和感觉。

    他时而像白天那样咧着嘴,露出傻气的嬉笑,时而又安静地、带着好奇地沉默观察,身上始终带着那种少年独有的、混合着痞气与真诚的复杂气质——像是白日那个孩子气的提议者。

    他在阿寒湖畔递来一捧雪,在敦煌月下指点飞天,在圣母院拱廊低语历史,在加勒比海滩捡拾贝壳。

    莫斯科的雪夜,他裹紧她的围巾;长岛的舞会,他哼起旧曲;布拉格的石街,他踢开小石;马赛的崖边,他笑谈海风。

    张甯的嘴角不自觉上扬,笑意如星光洒落,温暖得像夏夜的微风。

    她的思绪渐渐模糊,文学的洪流化作柔和的波涛,远方的灯火在脑海中摇曳。

    阿寒湖的黑镜映着她的倒影,敦煌的飞天轻舞,圣母院的钟声低吟,加勒比海的浪花拍岸。

    莫斯科的雪、长岛的灯、布拉格的雾、马赛的浪,皆化作一曲未完的夜歌。

    那个影子始终相随,笑声如风铃,目光如星辰。

    张甯的呼吸放缓,嘴角的笑意未褪,像是握住了一捧月光。

    窗外的街灯透过帘子,晕染在她的发梢,素白床单轻覆,像是为这盛夏的少女披上一层薄纱。

    她的神思在远方的画卷中流连,伴着那个影子的低语,缓缓沉入梦乡。

    梦里,远方的风吹过她的脸庞,带着雪的寒、沙的暖、石的凉、海的咸。

    那影子在她身侧,哼着一支不成调的歌,笑得像个傻瓜。

    星光在她眼睫上跳跃,夜幕如墨,1990年的盛夏在她心底定格,化作一帧永恒的画卷,未语,却已成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青矜梦回少年时简介 >青矜梦回少年时目录 > 第 45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