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惧而有些麻木的神经。她感到一阵眩晕,但这次不再是幻觉带来的失控,而是高度兴奋和专注下的生理反应。她猛地灌了一大口早已冷透的咖啡,苦涩的液体刺激着喉咙,却让她精神一振。

    动机……为什么是浅金色林夏盯着屏幕,眉头紧锁,飞速思考,挑衅我因为他知道小曦染了同样的颜色不……时间线不对!第一个受害者遇害是在小曦出事之前!那时候我还没调入这个案子,凶手不可能未卜先知地知道小曦会染发,更不可能知道这颜色会对我造成刺激!

    她立刻调出第一名受害者钱芳的详细档案。遇害时间:三个半月前。地点:城西一个废弃工厂仓库。死因:颈部锐器伤。现场遗留:第一块碎裂怀表。而小曦染发的时间,是在钱芳遇害之后的一个月!

    凶手选择浅金色的目标,并非始于对小曦的模仿,更非针对林夏的挑衅。这个特征,在凶手的行为模式里,有着更早、更独立的意义!

    那么……在凶手眼中,浅金色本身意味着什么林夏喃喃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特定的象征某种标记还是……他真正目标人物的替代品

    一个更可怕的想法如同毒蛇般钻入她的脑海:小曦……会不会是因为她恰好染了凶手偏好的浅金色,才不幸成为了受害者而并非凶手知道了她和林夏的关系如果是这样,那凶手的偏好源头在哪里他真正想杀的人……是谁

    这个念头让林夏浑身发冷。如果凶手的目标是一个拥有浅金色头发的原型,那么小曦和其他女孩,都只是不幸的、可悲的替代品这比针对性的报复更令人毛骨悚然,因为它意味着绝对的、无法预测的随机恶意!

    叮咚。

    一声清脆的邮件提示音打断了林夏翻涌的思绪。她点开收件箱,是法医中心刚刚发来的、关于第六名受害者(张雅,22岁,自由职业者)的完整尸检报告和物证初步分析。

    林夏迅速浏览着。死因确认:颈部单刃锐器切割伤,手法与前五案高度一致。死亡时间:昨夜23:30至00:30之间。体内无药物残留,无性侵迹象……报告内容与之前并无太大出入。

    她的目光快速下移,落在物证分析部分。重点自然是那块怀表碎片。

    ……怀表残骸型号、工艺特征与前五案遗留物高度吻合,可判定为同源同批……表壳碎裂方式符合强力撞击硬物特征……指针扭曲变形,分针卡滞位置介于‘Ⅲ’与‘Ⅳ’之间,时针停于‘ⅩⅠⅠ’(23点)位置……表盘内部发现微量不属于受害者及现场环境的皮屑组织,已提取送DNA比对……

    林夏的心跳微微加速。新的生物检材!虽然微量,但这是除了那六块怀表本身之外,凶手可能留下的最直接的物证!

    她继续往下看报告的最后一项补充说明。那几行字,像一道无声的惊雷,猝不及防地劈进了她的脑海:

    心理行为侧写补充(基于六案综合分析及最新物证):

    凶手对‘时间停滞’具有强烈执念(怀表指针固定于23点)。其挑选受害者的过程并非完全随机,‘浅金色头发’是重要筛选标志,可能象征其心中某个未完成情结或特定意象的投射。作案手法高度冷静、计划性强,显示出极强的控制欲。值得注意的是,受害者被发现时的姿态,以及怀表放置的位置(均在头部附近特定方位),经过行为学模型模拟,具有某种潜在的、仪式化的‘心理干预’指向性。

    凶手可能并非单纯追求杀戮快感,其行为深层动机或与‘修正’、‘掌控’或‘献祭’某种心理创伤有关。其具备相当程度的心理学知识背景,可能曾接受专业训练或长期自我研习。

    心理干预……

    仪式化……

    心理学知识背景……专业训练……

    这几个关键词,如同烧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23:00的献祭简介 >23:00的献祭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