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铁饭碗碎了
滨江机械厂的大喇叭第
13
次响起《团结就是力量》时,燕无双正在磨床前给最后一批轴承打编号。砂轮的火星子溅在他工装袖口的补丁上,像落了片不会熄灭的秋霜。
燕师傅,厂长让您去会议室。
徒弟小李的声音带着颤音,手里还攥着半张油墨未干的裁员名单。
车间里的车床还在轰隆,却盖不住燕无双扳手磕在操作台上的脆响。他摸了摸胸前磨得发亮的工牌,1965
年进厂时砸的钢印还清晰着,八级钳工
四个字被体温焐得发暖。会议室的门半开着,穿中山装的厂长正在卷第三根旱烟,烟灰簌簌落在红本本上
——
那是燕无双去年刚得的
技术标兵
奖状。
无双啊,厂里实在没办法……
厂长的旱烟在指间明灭,映得燕无双的影子在墙上晃了晃,你看看这名单,全是没技术的
燕无双突然笑了,笑声盖过窗外的推土机轰鸣。他摸出裤兜的游标卡尺,往桌上一放:厂长,我这卡尺跟了我
13
年,能测
0.01
毫米的误差。您说没技术的该下,那我这种‘技术过剩’的,是不是该第一个走
会议室的吊扇吱呀作响,裁员名单上
燕无双
三个字被红笔圈得发肿。他把工牌摘下来,反着扣在厂长桌上,金属碰撞声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工牌背面还刻着行小字:拧动滨江——
那是
1966
年他第一次独立修好万吨水压机时,老厂长用钢印给他敲的。
回到家时,林小羽正在缝纫机前改儿子的校服。40
瓦的灯泡在头顶晃荡,照见她鬓角新添的白丝。燕无双没说话,掀开灶台旁的咸菜缸,把八级钳工证书往腌萝卜底下一塞
——
这是他能想到最体面的藏匿处。
明天去菜市场摆摊吧。
林小羽突然停下缝纫机,线头在布料上绷出个倔强的直角,修锁、配钥匙,顺带帮人磨个剪刀。
燕无双蹲在门槛上抽烟,火星明灭间看见墙角堆着的废旧零件:齿轮、轴承、生锈的台钳。上个月给儿子做的铁皮台灯还亮着,底座是用报废的齿轮焊的,此刻像枚暗哑的勋章。他突然掐灭烟头:把二楼那台旧缝纫机搬下来,明天咱去租
3
平米摊位。
菜市场的铁皮顶棚漏着秋雨,燕无双的
无名修锁
招牌用铁丝拴在柱子上,被风刮得哐当作响。隔壁修鞋匠老周斜睨他:八级钳工摆摊修锁,丢人不
燕无双正在给台钳上油,头也不抬:我赌你的鞋钉里没有淬火工艺
——
来,试试我磨的钻头。
话没说完,穿蓝布衫的中学生挤到摊前,手里攥着只进水的上海牌手表。
师傅,能修不
少年鼻尖冻得通红,表带还缠着三道胶布。
零件在掌心摊开时,燕无双的眼睛亮了。进口机芯的游丝卡了根棉线,齿轮倒是国产的老型号。他从工具箱底层摸出进口游标卡尺
——
这是
1964
年厂里奖励先进的
稀罕物,用蓝布包着,比结婚证还金贵。
三块钱。
他故意把价格说高,实则盯着摆轮上的划痕心疼。
少年摸遍口袋:只有五角……
燕无双突然笑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