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奶奶他们住的北屋也不怎么宽敞。在我们姐妹四个中,只有我最了解我的母亲,也亲眼看见了母亲一辈子的不容易。

    1972年,我大妹妹出生时,家里依旧贫困如洗,好在家中养了几只下蛋的老母鸡,我母亲也破天荒在坐月子的日子吃上了鸡蛋。每顿饭,奶奶给我母亲送到东屋一碗小米稀饭和三个鸡蛋。母亲看着站在她眼前馋的咬手指的我和弟弟,每次都是大方地分给我和弟弟一人一个鸡蛋。

    我依稀记得那时候的房屋都是土培砌筑起来的,房屋开间进深尺寸很小,我和父母住的东屋,冬冷夏热,冬天天寒地冻,屋里不见烟火。夏天西晒,屋里如蒸笼一样,热气腾腾。我们家的锅灶在北屋,冬天,爷爷奶奶的土炕还算温暖。

    我清楚地记得,在寒冷的漫漫冬夜里,我躺在被窝里冻醒的时候,常常发现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不是给我们缝补衣服,就是笨拙的纳鞋底给家里的老少做布鞋。

    冬天生产队里没农活,母亲就和奶奶学习纺线织布。奶奶的纺线细得像丝,而母亲纺的线,始终如麻线一样粗,所以奶奶从不用母亲的纺线织布。奶奶织的布花色品质很多,母亲是无论如何也学不来的。那些年,家里一家老小的衣服,都是用奶奶的布料简单的裁剪制作加工而成的。母亲的纺线被拧成了粗的麻线,用来纳鞋底做成了一双双的布鞋。

    夏天,太阳暴晒,母亲居住的东屋非常炎热,晚上躺在靠窗的土炕上,我热得浑身湿漉漉的,怎么也睡不着,母亲用蒲扇不停地给我扇着,直到我入睡。

    我九岁那一年,小妹妹出生了,我小姨的小儿子也前后脚来到了人世间。我小姨生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母亲却是生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我小姨就动了和母亲换孩子的想法。无论小姨怎么劝说母亲,母亲始终无动于衷,她的观点就是该是谁的孩子就是谁的孩子。为此事,我小姨很不满意。

    那时候,我依稀记事了,小妹营养不良,特别瘦小。为了给小妹补充营养,我小姑和我母亲不知从哪听来的歪门邪说,从咸菜缸里捞了些白蛆,洗净,放进大铁锅里炒了,直接喂给了小妹吃。小妹小,啥也不知道,美滋滋地全吃进了肚子里。

    (五)

    我家老宅,不算宽敞,有三间北屋和一间盛粮食的小挂屋,院子东边是三间东屋和进院的院门,院子西边,搭设的是茅房、猪圈和羊圈,北屋西墙南,栽种着一棵硕大的大枣树。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我家才开始养牛。狭小的羊圈,改成了牛棚,那几只可怜羊羔,无家可归,只能迁移到院门脚门底下喂养。

    全家进出院门,常常听着咩咩的羊叫,踩着羊粪蛋子出入。

    为了喂养牲口,我经常跟着母亲去地里拔草扫树叶。

    我清楚地记得,夏天,顶着炎炎烈日,我跟着母亲,一人背着一个大粪筐,钻进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拔草。冬天,天刚蒙蒙亮,迎着刺骨的寒风,我跟着母亲,扛着扫帚筢子,提着塑料大袋子,徒步很远的路,到大马路边的水沟里扫落叶。

    几十年过去了,有一件事,我记忆犹新,刻骨不忘。

    为改善家里的伙食,母亲和邻居婶子、大娘们一起去田里拾麦穗。

    有一天上午,母亲和几个同伴,兴致勃勃带上水壶和干粮,手提着编织袋,徒步去地里拾麦穗,竟然一夜未归,可急坏了家里人。

    我邻居叔叔,一位人高马大的五尺男子汉,竟然吓得呜呜大哭起来。都以为我母亲几个人走丢了,发生了意外。

    那时候,交通闭塞,也没有手机和电话,我父亲和邻居叔叔伯伯们,走街串巷,挨村挨户去找寻我母亲她们,一天后,终于在邻居婶子姐姐家找到了我母亲她们。

    见到婶子,邻居叔叔这才破涕为笑。

    我还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母亲的幸福生活简介 >母亲的幸福生活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