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稀疏的篱笆,斑驳地洒在我的绣架上。
日子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我依旧是那个埋首于针线的绣娘。
赵三娘提着一篮子新染的绣线跨进院门,五彩斑斓,像是揉碎的彩虹。
她将线轻轻放在我案头,嘴上说着让我别太劳累,好生歇息,眼底却带着几分怜惜。
我听见她心中低语:这孩子,比我们谁都干净。我垂下眼,指尖捻起一根湖蓝色的丝线,没有应声。
干净吗
或许吧,只是这干净,是用多少人的血泪换来的。
午后,院门口探进一个小小的身影。
是小六,那个平日里见了我就脸红到耳根的半大孩子。
他手里捧着一篮子刚采的野花,露珠还在花瓣上颤动。
他一步一步挪进来,心跳得像院里的那面破鼓,咚咚咚,震得他怀里的花瓣都快掉了。
我听见他心里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憋了许久的话:阮清姐姐,你……你真好看……我……我心悦你……
我笑着接过那篮子野花,清香扑鼻。
小六的脸更红了,几乎要滴出血来。
我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他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角,那里,有一小截歪歪扭扭的绣线痕迹,是他自己笨手笨脚缝补的。
他一愣,随即明白了我的意思,挠了挠头,嘿嘿傻笑起来。
有些心意,不必说出口,我也听得见,看得明。
傍晚时分,一个熟悉又略显沉郁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是霍砚。
他辞去了捕快的职务,说是要留在镇上,整理那些积压已久的旧案卷宗。
他手中拿着一封微微泛黄的信,递给我时,指尖有些颤抖。
这是我母亲的遗书,他声音沙哑,她说,谢谢你,替她正名。我接过信,指尖触到那粗糙的信纸,仿佛能感受到一个冤屈灵魂最后的悲鸣。
眼中蓦地泛起一层水雾,模糊了霍砚的身影,我却依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能听见他心中翻涌的感激与释然,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
陈阿婆佝偻着身子,将一本线装的《百毒解》放在我手中,书页边缘已经磨损,散发着淡淡的药草香。
你娘若在,她长长叹了口气,眼角皱纹更深了,定会为你骄傲。我翻开书页,指腹摩挲着那些熟悉的字迹,那是母亲亲手抄录的。
忽然,指尖触到一处异样。
我小心翼翼地拨开,发现书页夹层中,竟藏着一张小小的绣帕。
上面是一朵未绣完的青棠花,只差最后一针。
那是母亲的针脚,我认得。
我拿起针线,屏住呼吸,将那最后一针,轻轻补上。
一瞬间,仿佛跨越了生死,与母亲心意相通。
夕阳的余晖将整个小院染成了暖金色。
我坐在窗前,铺开一块新的雪白绸布,手中的银针穿梭如飞。
绣架上,渐渐显现出七个女子的身影,她们手牵着手,紧紧站在一起。
她们的脚下,是一根用银线织成的锁链,在风中,已然断裂。
我没有说话,但院子里所有能听见我心声的人,无论是路过的赵三娘,还是偷偷在篱笆外张望的小六,抑或是默默站在不远处的霍砚,都清晰地听见了那句话——我听得见恶,但我选择绣出善。
青棠镇看似恢复了平静,祠庙案的风波也渐渐平息。
然而,那些埋藏在人心深处的窃窃私语,却像初春的藤蔓,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
某日清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小院的宁静。
第9章
绣线牵出旧情债
我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