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己的设计。为什么自己总是把设计想得太复杂,而忽略了生活中这些最真实、最美好的光影
突然,她看到一家咖啡馆的玻璃上,灯光透过树叶的影子,在地面上形成了美丽的图案。一个灵感瞬间闪现!那一刻,林小夏内心充满了惊喜和激动,仿佛黑暗中突然出现了一束光。她觉得自己又有了希望,又能继续前进了。
回到工作室,她立刻投入到新的设计中。在设计过程中,她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找到了新的方向,紧张的是担心这个灵感只是一时的错觉,做出来的效果还是达不到要求。但她顾不了那么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将树叶的影子元素融入展品,通过灯光的变化,让影子在不同的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时间与光影的故事。
陈默看到她的新方案,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很好,就是这个感觉!继续完善,相信它会成为展览的亮点。
得到陈默的认可,林小夏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同时也充满了成就感。这一刻,她觉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设计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展览的筹备工作终于接近尾声。林小夏负责的展品经过反复打磨,呈现出了令人惊艳的效果。当灯光亮起,树叶的影子在展品上缓缓移动,配合着音乐和旁白,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看着自己的作品,林小夏内心充满了自豪和感动。这段时间的辛苦与付出,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回报。
干得不错。
陈默赞许地看着林小夏,你的进步很大,假以时日,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
听到陈默的夸奖,林小夏眼眶湿润了。这些日子的委屈、压力、努力,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前进的动力。她觉得自己终于得到了认可,终于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展览开展前一天,陈默把林小夏叫到跟前:这次展览结束后,有个国际设计比赛,我觉得你可以参加。你的风格很独特,说不定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听到这个消息,林小夏既惊喜又惶恐。参加国际设计比赛,这是她从未想过的事情。她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还有很多不足,怎么能和那些顶尖设计师竞争呢但陈默的鼓励又让她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她想要证明自己,想要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我……
我可以吗
她再次问出这个问题,但这次,她的眼神中多了一份坚定。
第四章:友情的光谱
九月的第一个周末,蝉鸣尚未完全褪去,城市美术馆外的梧桐叶已泛起浅黄。林小夏握着苏晴的手,站在
国际青年设计双年展
的海报前,掌心的汗渍在入场券上洇出淡淡的印子。距离第三章结束已过去一个月,她的设计稿在陈默的指导下完成三次迭代,此刻正需要一场灵感的甘霖。
快看!是荷兰设计师
Vera
的光影装置区!
苏晴突然拽着她的手腕奔向展厅深处,发梢扬起的弧度里藏着大学时熬夜看展的雀跃。落地窗前,十二面棱镜在顶灯下旋转,将阳光拆解成流动的光谱,投射在悬浮的白色织物上,形成动态的色彩迷宫。
林小夏的呼吸骤然停滞。那些曾在陈默工作室里反复调试的光影公式,此刻在眼前化作具象的诗。她想起上周陈默说的
好的设计是光的翻译器,便掏出随身携带的牛皮本,迅速记录织物褶皱与光轨的夹角
——
这个细节或许能应用在参赛作品的面料选择上。
小夏,你看这幅海报。
苏晴举着手机从人群中挤回来,屏幕上是日本设计师佐藤的获奖作品,他用地铁玻璃上的雨痕作为主视觉,和你上次在暴雨中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