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这套老房子去买人才公寓的学位还是像你外婆那样——话头突然哽住,1998年的老照片在记忆里闪了闪,下岗车间前,母亲抱着襁褓中的自己,胸牌上纺织女工转岗培训的字样比阳光还刺眼。
小宇猛地站起来,木椅在地板上拖出刺耳的声响。他从口袋里掏出个铁盒,金属扣咔嗒弹开,十几只昆虫标本在台灯下泛着冷光:天牛的触角缠着细铜丝,蝴蝶翅膀上粘着碎钻,那是林晓芸去年买给培训班同学的生日礼物——儿子却把它们拆下来,做成了不会说谎的标本。
它们不会说话。少年的声音轻得像飞蛾扑棱翅膀,至少比AI老师诚实。
铁盒摔在地上的声音惊动了窗外的电子屏,广告切换成倒计时:AI教师全面上岗——71小时59分。机械蝴蝶的动画在斑驳墙面上振翅,林晓芸突然发现,那些发光的鳞片,和儿子藏在图鉴里的奥数奖状碎片,在阴影里重叠成相同的形状。
深夜三点,小宇蹲在飘窗边给独角仙标本调整触角角度。老旧空调滴水在防盗网上,叮咚声数到第十七下时,母亲的房门突然打开。他慌忙把铁盒往床底塞,指尖却被标本针划破,血珠滴在机械凤蝶的皮肤兑换码上——那是他用三个月省下的午餐钱买的,本想在虚拟世界里搭座不会坍塌的昆虫博物馆。
手机在枕边震动,防沉迷芯片的蓝色指示灯亮起。小宇看见母亲的身影在门缝里顿了顿,接着传来塑料包装袋的窸窣声——是她又在吃抗焦虑的保健品,药盒上印着专为鸡娃家长设计的广告语。
窗外飘来细雨,电子屏广告换成了湿地公园的宣传片。机械蝴蝶在虚拟花丛中振翅,弹幕里飘过新的热搜: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超流感,专家建议全面植入情绪监测芯片。小宇摸了摸校服口袋里的昆虫图鉴,撕碎的奥数奖状还夹在《鞘翅目昆虫习性》那页,边缘的锯齿像某种未完成的密码。
当第一缕阳光爬上电子学生证时,林晓芸在厨房发现了儿子藏的东西。水槽下方的橱柜里,矿泉水瓶改造成的生态箱正在渗水,几株荧光苔藓蔫哒哒地贴着瓶壁,旁边用修正带写着:给被水泥封死的蚁穴做的新家。
她突然想起昨晚直播间的弹幕,有人说穷人就该接受职业教育,有人说阶层跃迁容不得个性化。手指捏紧生态箱,塑料发出吱嘎声,荧光苔藓的汁液染绿掌心,像某种来自地下的、倔强的光。
小宇!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扔了,今天去学校——
少年从房间里出来,校服领口别着自制的机械蝴蝶胸针,金属翅膀在晨光里泛着冷光。那是用坏掉的电子学生证零件改装的,林晓芸认得那些齿轮,就像认得他藏在袖口的、和自己当年一样的、被粉笔灰磨出的茧。
电子屏广告再次切换,这次是重点中学的招生广告:AI教师全年无休,精准计算每个学生的成才路径——林晓芸看着儿子低头踢开生态箱碎片,突然发现他鞋跟磨得发亮的地方,粘着片荧光色的碎屑,像从某个未被算法规训的缝隙里,漏出的、微弱的磷光。
2
锈蚀齿轮
防沉迷芯片植入手术在区妇幼保健院二楼进行。消毒水气味刺得林晓芸鼻腔发疼,候诊区坐满了穿校服的孩子,太阳穴后方都贴着同款电极贴片,像某种批量生产的电子宠物。小宇坐在塑料椅上,膝盖夹着那本破破烂烂的《昆虫图鉴》,封皮被透明胶缠了七道,边角还留着她去年撕毁时的齿痕。
下一位,林宇。护士念名字的瞬间,图鉴里飘出片蝴蝶翅膀——是儿子用月考卷折的,数学题背面还印着建议转读职业高中的AI批注。林晓芸别过脸,盯着走廊尽头的电子屏,那里循环播放着职业教育法实施三周年的宣传片,穿蓝色工装的工人在玻璃幕墙前微笑,弹幕飘过技工缺口百万,政府补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