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疾早已暗中投靠晋国,策划多时。
君上,嬴疾已经逃往晋国。公孙枝愤恨道,要不要派兵追击
李梦豪摇头:不必。叛徒自有天收。当务之急是加强戒备,防止晋国趁年关来犯。
果然,开春后,晋国联合了楚国,号称二十万大军,分三路进攻秦国。这一次,晋军改变了策略,不再孤军深入,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军情紧急会议上,吴起分析了局势:敌军势大,不宜正面决战。臣建议放弃边境三城,诱敌深入,然后断其粮道。
老将们纷纷表示反对:不战而弃城,军心必乱!
李梦豪沉思良久,做出了更大胆的决定:不,我们主动出击。但不是迎击晋军主力,而是...直取晋国都城新田。
什么众将大惊。
晋国精锐尽出,国内空虚。李梦豪指着地图,我们派一支轻装精锐,沿小路直插晋国腹地。同时主力部队做出决战姿态,吸引晋军注意。
吴起眼前一亮:围魏救赵之策!妙!
计划很快付诸实施。公孙枝率领五万大军在边境与晋军周旋,而李梦豪亲率八千精锐,由熟悉地形的栾盾带路,翻越太行山,突然出现在晋国都城百里之外。
晋侯闻讯大惊,急令前线大军回援。晋军仓促撤退时,遭到公孙枝部队的追击,损失惨重。而李梦豪的奇袭部队更是连破三城,兵临新田城下。
就在决战前夕,晋国派出使者求和。李梦豪在军帐中接见了满头白发的晋国上卿范匄。
秦君用兵如神,晋国甘拜下风。范匄深深一揖,晋侯愿归还河西五城,并赔偿战马千匹,青铜万斤,只求秦军退兵。
李梦豪没有立即答复。他走出军帐,望着远处的晋国都城。作为现代人,他对无谓的杀戮有着本能的厌恶;但作为秦君,他必须为国家争取最大利益。
告诉晋侯,他最终说道,秦国接受和议,但条件加倍:河西五城及周边百里之地,战马两千匹,青铜两万斤。另外...他顿了顿,晋国须与秦国订立盟约,十年内不得犯秦边境。
范匄面如土色,但不得不应下。
和约签订的消息传回秦国,举国欢腾。李梦豪凯旋时,雍城百姓夹道相迎,高呼万岁。这一刻,他真正赢得了秦国上下的拥戴。
庆功宴上,吴起举杯敬酒:君上雄才大略,不出三年,秦国必为中原霸主!
李梦豪饮尽杯中酒,却没有太多喜色。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让秦国强大只是第一步,如何在列国争霸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避免历史上的悲剧重演,才是更大的考验。
夜深人静时,李梦豪独自站在宫墙上。穿越至今已近两年,他早已不再是那个懵懂的消防员。秦国的命运与他紧密相连,数百万百姓的生死存亡系于他一身。
君上,该歇息了。伯阳轻声提醒。
李梦豪点点头,却没有移动脚步:伯阳,你说...一个国家的强大,究竟靠什么
伯阳想了想:臣以为,靠明君贤臣,靠精兵强将。
不止如此。李梦豪望向星空,还要靠公正的法律,靠百姓的信任,靠...与时俱进的变革。
他转身走下城楼,心中已经有了新的计划。明天,他将宣布成立变法司,由吴起主持,开始全面改革秦国的法律制度。道路漫长,但他充满信心——因为他要打造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秦国。
第四章
变法图强
春雨淅沥的清晨,李梦豪站在新落成的招贤馆门前,看着各地士子冒雨前来应征。两年来的励精图治,秦国已非昔日弱国,开始吸引各国人才。
君上,吴起求见。伯阳撑伞过来低声道。
政事堂内,吴起正襟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