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人的光晕……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黯淡,浑浊,如同风中残烛。
光晕的流动断断续续,好几个地方像是淤塞了,变成了凝滞的死水,散发着衰败的气息。
郝杰眉头微蹙。
这玩意儿,似乎能直观地反映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健康程度
他琢磨着,给这种奇特的视觉感受起了个名字——生命信息流。
……
第二天上午,外科进行每周的病例讨论。
会议室里,空气有些凝重,投影仪嗡嗡作响。
讨论的是一个棘手的病人,病情复杂,反复检查,诊断却始终悬而未决。
投影幕布上,CT片、MRI图像、各项化验数据密密麻麻。
几个资深医生轮流发言,语气谨慎,分析着各种可能性。
……从影像上看,肝脏形态尚可,轻度脂肪浸润,肝功能指标虽然偏高,但还没到失代偿期……
轮到郝杰发言。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投影上的片子,脑海里却浮现出早上查房时,看到的那个病人的生命信息流。
那个病人肝脏位置的光晕,异常暗淡,流动几乎停滞,死气沉沉,远比冰冷的检查指标所显示的衰退情况要严重得多。
郝杰顿了顿,迎着众人的目光,清晰地说:我觉得,实际情况可能比检查结果显示的更严重。
他指了指投影上肝脏的区域:特别是肝脏。我感觉,它的功能衰退程度,可能已经超过了现有指标反映的范围。
话音刚落,一个带着些微傲气和不以为然的声音响了起来。
郝医生。
说话的是林子轩,靠坐在椅子上,双手环胸。
他是院里新引进的海归博士,外科技术确实顶尖,人也年轻英俊,履历光鲜,自然带着一股精英的傲气。
他是院领导眼里的重点培养对象。
对于郝杰上次在阑尾手术中的神来之笔,林子轩私下里嗤之以鼻,不止一次跟相熟的同事说过,那不过是走了狗屎运,或者提前知道了什么内幕消息。
此刻,他微微抬着下巴,看着郝杰,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嘲讽:我们是医生,搞医学,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证据。
他加重了语气:你说的这个‘感觉’,依据是什么总不能每次诊断都靠运气,或者……直觉吧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气氛变得有些微妙和尴尬。
几个年轻医生低下头,不敢看郝杰,也不敢看林子轩。
主任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目光在郝杰和林子轩之间转了转,最终落在郝杰身上,眼神平静,看不出喜怒,也没有说话。
……
下午,门诊。
走廊里人来人往,脚步声、说话声、孩子的哭闹声混杂在一起。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捂着胸口,脸色发白,额头冒汗,在家属的搀扶下,焦急地跟医生说着什么。
医生,我这儿……一阵一阵地发闷,喘不上气……男人声音有些虚弱,我有高血压好几年了。
接诊的心内科医生经验丰富,立刻安排了心电图和心脏彩超。
结果出来了。
心电图大致正常,ST段没有明显改变。心脏彩超看,结构和功能也还可以,没发现明确的异常。医生拿着报告单,对病人解释。
那……那我这是怎么回事啊病人更慌了。
可能是神经性的,或者……医生斟酌着,要不您再观察观察或者,实在不放心,就做个冠脉CT,看看血管有没有狭窄。
病人正犹豫不决,郝杰正好从旁边路过,准备去病房。
他下意识地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