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位亲戚牵线搭桥,成功与张禄见面。苏瑶以丰厚的报酬为诱饵,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张禄说明若此事被揭发,他将面临灭顶之灾。张禄本就胆小怕事,在苏瑶的一番劝说下,终于松口,承认了是受柳家指使伪造证据。
得到张禄的供词后,楚逸和苏瑶有了反击的筹码。然而,他们深知,柳家势力庞大,仅凭这一份供词,还不足以彻底扳倒柳家。他们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将柳家的罪行一举揭露。
第十一章:风云突变
就在楚逸和苏瑶准备给柳家致命一击的时候,边关突然传来急报,北方的匈奴举兵南下,意图进犯大楚。朝堂之上顿时乱成一团,柳家趁机提议让楚逸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他们表面上是为了国家安危着想,实则是想将楚逸调离京城,以便在京城中进一步扩大势力,甚至密谋篡位。
楚逸心中明白柳家的险恶用心,但此时边关战事紧急,若不尽快出兵,百姓将生灵涂炭。他权衡再三,决定亲自率军出征。临行前,他将京城的事务托付给几位信得过的大臣,并暗中叮嘱他们保护好苏瑶。苏瑶也深知局势严峻,她对楚逸说道:陛下,您放心前去,京城这边臣妾会小心应对。盼陛下早日凯旋归来。
楚逸率领大军奔赴边关,而京城中柳家的动作愈发频繁。柳如霜在宫中更加肆意妄为,她不断打压楚逸的心腹,试图掌控后宫。同时,柳家在朝堂上也开始排除异己,提拔自己的亲信,京城的局势变得愈发紧张。
第十二章:京城危机与边关战事
苏瑶看着京城的局势日益恶化,心急如焚。她一面与楚逸留下的大臣们商议应对之策,一面设法收集柳家意图篡位的证据。在这个过程中,她遭到了柳家的多次暗杀,但凭借着自己的武功和智慧,一次次化险为夷。
而在边关,楚逸率领的大军与匈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匈奴兵强马壮,来势汹汹,但楚逸指挥有方,士兵们士气高昂。经过几场战役,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楚逸深知,这样的僵持对大楚不利,粮草的供应和士兵的疲惫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十三章:奇袭与转机
楚逸精心挑选了一批精锐骑兵,趁着夜色的掩护,悄然绕过匈奴主力。一路上,他们翻山越岭,避开了匈奴的巡逻哨卡。终于,在黎明前,他们抵达了匈奴的后方营地。
随着楚逸一声令下,骑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入营地。匈奴营地顿时一片混乱,士兵们还在睡梦中就被斩杀。营帐被点燃,火光冲天,照亮了整个夜空。这突如其来的奇袭让匈奴军队阵脚大乱,他们完全没料到楚军竟敢深入后方。
经过一番激烈拼杀,楚军成功烧毁了匈奴的粮草辎重,打乱了他们的作战计划。匈奴军队见状,不得不匆忙回师救援后方。楚逸趁机率领大军追击,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这一战,楚军大获全胜,匈奴军队元气大伤,不得不暂时退兵求和。
而在京城这边,苏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柳家与外敌勾结、意图篡位的确凿证据。那是一封柳家与北方某小国暗中往来的密信,信中详细阐述了篡位成功后如何瓜分国土等阴谋。苏瑶深知这是扳倒柳家的关键,她小心翼翼地将密信收好,等待着楚逸归来。
第十四章:真相大白
楚逸带着胜利的消息班师回朝,京城百姓夹道欢迎,一片欢腾。然而,楚逸刚一回宫,苏瑶便将柳家的阴谋密信呈到了他的面前。楚逸看完信后,怒不可遏,他立刻召集朝中大臣,在朝堂之上当众揭露柳家的罪行。
柳家众人面对铁证,无法抵赖。原本支持柳家的大臣们见状,纷纷倒戈。楚逸毫不留情地下令将柳家参与谋反的核心人物全部打入大牢,等待审判。柳如霜得知家族的变故,吓得瘫倒在地,她的皇后之位也被即刻褫夺。
苏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