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爹,我刚刚遇到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叫碧玉,她……我的话未说完,父亲就摆了摆手,示意我不必多说。他的动作干脆利落,带着几分商人的果决,却又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行了,先回家吧,你娘还在等你呢。父亲的语气虽然温和,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他的声音像是这清晨的风,虽轻却有力,让人无法抗拒。
我点了点头,跟着父亲往家的方向走去。青石板路上,我们的脚步声一轻一重,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这清晨的宁静与生活的琐碎。父亲手中的糕团香气四溢,与衣襟上的玉兰清香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像是这早春的气息,温暖而清新。
走了一段路,父亲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却温和:青莲,这世上有许多人过得不易,你能帮一个是一个,但也要懂得分寸。他的话语简短,却意味深长,一块银元,在当时也已是巨款了,我这样不知轻重的施舍,有点过分了,但我的心很暖,很开心。
我抬头看了父亲一眼,他的侧脸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沉稳,眉宇间透着几分岁月的痕迹。刚才的一切,父亲看到了,我轻声应道:我知道了,爹。
父亲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继续向前走去。我跟着他的脚步,心中却依然回想着碧玉那双含泪的眼睛。或许,这世间的温暖,正是由这些微小的善意与感激编织而成的吧。
3
余记糕团
余记糕团店位于苏州城最繁华的街道上,店面虽不大,但生意却十分红火。门前挂着一块古朴的木匾,上面刻着余记糕团四个大字,字迹遒劲有力,透着几分岁月的厚重。店面后屋便是我和父母生活的家。我是父母的独生女,因为母亲生我时难产,接生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我母亲和我保了下来,结果就是我母亲再无法生育。父亲的手艺在苏州城是出了名的,尤其是他做的桂花糕和糯米团子,更是远近闻名。每到清晨,店门口便排起长队,街坊邻里、过往行人都为那一口软糯香甜而来。我从小在店里长大,耳濡目染,也学会了不少做糕团的手艺。揉面、蒸糕、包馅,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在父亲的手中却成了一门艺术。
回到家,母亲正坐在堂屋里绣花,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的身上,映得她手中的绣绷熠熠生辉。见父女俩回来,她放下手中的针线,笑着迎了上来,眉眼间满是温柔。
青莲,今天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母亲关切地问道,声音轻柔,像是春风拂过耳畔。
姆妈,我刚刚在街上遇到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叫碧玉,她……我再次提起碧玉,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想要将那份怜惜与感动分享给母亲。然而,母亲却打断了我的话。
青莲,你年纪也不小了,该多学学怎么操持家务,别总是往外跑。母亲的声音虽然温柔,但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像是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她的目光中透着几分无奈,仿佛在提醒我,作为女儿,应当以家为重。
我低下头,心中有些委屈。我知道父母是为我好,不让我大手大脚,要勤俭持家,但我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太过枯燥乏味,也没有亲近的朋友,仿佛被束缚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无法看到更广阔的天地。那些街巷间的故事、那些陌生人的悲欢,仿佛都与我无关。
姆妈,我晓得了。我轻声应道,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然而,心中却暗想,一定要找机会再见到碧玉,了解她的故事。她的那双含泪的眼睛,像是早春里的一抹微光,照亮了我心中那片被束缚的角落。或许,她的故事,正是我渴望看到的那个更广阔的世界。
4
碧玉的梦想
几天后,我趁着父母忙碌的时候,偷偷溜出了家门。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映出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我沿着那天遇到碧玉的街道,一路寻找,心中既期待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