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如同潮水般涌来,纷繁复杂。但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机会。高端定制苏绣价格不菲,寻常人难以企及。但有特色、有故事、小而精的苏绣文创,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尤其是古风修复,圈子虽小,但需求稳定。
要做这个,需要启动资金。买绣线、绷子、针、还有合适的布料。
她看着自己空空如也的钱包,沉默片刻。最终,她从行李箱最底层翻出一条细细的金项链。那是结婚时,娘家给她唯一的陪嫁首饰,款式简单,她很少戴。
第二天,她走进附近一家金店。冰冷的柜台,称重,报价。她没有犹豫,点头。几张带着陌生温度的钞票攥在手心,沉甸甸的。那是她破釜沉舟的第一笔,也是唯一的启动资金。
接下来的日子,出租屋变成了她的临时工作室。白天,她对照着网上找来的资料和外婆留下的绣谱残卷,一针一线地练习。绷紧的绣面上,丝线穿梭。从最基础的平针、抢针,到复杂的乱针、虚实针……过程枯燥,重复,且极其耗费心神。脖颈酸痛,手指被针扎破更是常事。
她咬牙坚持。当练习遇到瓶颈,手指因长时间绷紧而颤抖时,她会拿出那幅《百鸟朝凤》。指尖轻轻触碰凤眼。一股微弱却稳定的暖流便会无声注入,流遍全身,驱散疲惫。更奇妙的是,当她再次拿起绣针,脑海中仿佛闪过外婆运针的画面,手下的丝线也变得更加听话,原本纠结的针法瞬间清晰起来。那缥缈的声音似乎也稳定了一些,虽然依旧听不清完整的句子,但那灵……绣……的字眼,仿佛在指引着她,让她对苏绣的理解更深一层。
她先从修复外婆留下的小件开始练手。那个并蒂莲香囊有些褪色,边缘处还有些微小的破损。她小心翼翼地拆开,清洗,然后选用最接近的丝线,按照原来的针法,一点点地修补、加固、润色。
几天后,香囊修复完成。原本暗淡的并蒂莲仿佛重新焕发生机,色彩柔和而饱满,破损处被巧妙地织补,几乎看不出痕迹。她用旧手机,找了个光线最好的角度,拍下照片。
然后,她在一个二手交易平台和手工艺人聚集的APP上,发布了这条信息。图片配文很简单:老苏绣香囊修复展示,技艺传承,可接修复订单。
她没抱太大希望,只是迈出了尝试的第一步。
没想到,帖子发布没多久,手机就响了一声。是一个小众的汉服爱好者论坛有人转发了她的帖子。
这个修复技术可以啊!姐妹们看看,这针脚,这配色,简直了!
我有一条老披肩也想修补一下,博主接单吗
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出的评论和私信,林晚晴的心脏用力跳了一下。
就在这时,一个她早已拉黑,却阴魂不散的头像,通过她以前一个几乎废弃的社交账号,发来了好友申请和一条信息。是陈志峰。
晚晴,我知道错了,你回来吧,我们好好谈谈。你现在住在哪里过得好不好
虚伪的关切,廉价的道歉,字里行间透着毫不掩饰的试探。林晚晴眼神冰冷,看着那个熟悉的头像,就像在看一堆令人作呕的垃圾。她直接点了拒绝,然后将这个账号也彻底拉黑。
刚处理完陈志峰的信息,手机又响了一声。这次,是一条来自手工艺平台的私信。
您好,请问可以修复这条披肩吗是民国时期的绣花披肩,有一些破损和抽丝。
下面附了几张图片。披肩的纹样繁复,色彩雅致,显然价值不菲。破损处虽小,但位置刁钻,对技艺要求很高。对方的报价不高,只有三百块。
但这,是她的第一个正式订单。意义非凡。
林晚晴深吸一口气,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敲下回复。
可以接单。请问您方便寄出绣品吗收到后我评估具体修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