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当李阳拿着签证,满心欢喜地准备回家告诉父母这个好消息时,推开门却看到家中一片素白。灵堂中间摆放着养母的遗照,照片上养母的笑容是那么和蔼,可如今却天人永隔。养父李明华披麻戴孝,神情哀伤,整个人仿佛一瞬间苍老了许多,原本挺直的腰板也变得佝偻起来,脸上满是疲惫和痛苦。李阳瞬间呆立在原地,泪水夺眶而出。仅仅一个上午,他就与养母阴阳两隔,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难以承受。
晚上守夜时,李阳坐在灵堂前,看着摇曳的烛火,内心痛苦挣扎。他觉得自己不能再去国外读书了,应该早点进入社会,这样既能减轻家里的负担,又能陪伴在年迈的养父身边尽孝。于是,他拿起录取通知书,缓缓走向火盆,准备将它烧毁。那录取通知书在他手中仿佛有千斤重,每走一步,他的心就痛一分。
就在通知书即将落入火盆的那一刻,李明华突然冲了过来,不顾双手被高温灼伤的疼痛,一把将通知书抢了出来。他着急地比划着,眼神中满是焦急与坚决,似乎在告诉李阳,不能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
爸,我不能走,我走了您一个人怎么办
李阳含着泪比划着,声音哽咽,泪水不断地从脸颊滑落,滴在地上。李明华却坚定地摇头,他拉着李阳的手,在地上一笔一划艰难地写着:读书,出人头地,爸妈盼这一天很久了。学费,爸爸想办法。
他的手因为常年劳作而粗糙不已,写起字来十分吃力,但每一笔都写得无比认真。看着养父写的字,李阳心中满是感动与愧疚。
第二天,李明华拎着自家菜园采摘的新鲜蔬菜,找到了开连锁便利店的小舅子。那些蔬菜翠绿鲜嫩,都是王秀兰生前精心照料的。他满怀希望地比划着,希望能从小舅子那里借些钱。然而,小舅子却对姐姐的死心怀不满,他觉得李明华太过窝囊,没能照顾好姐姐,才让她积劳成疾。小舅子大声斥责着李明华,言语中满是嫌弃和埋怨,唾沫星子不停地飞溅,最后还将他轰了出去。
李明华蹲在地上,默默捡起散落的蔬菜,眼神中满是失落和无奈。就在这时,小舅子又折返回来,往竹篮里丢了一万块钱,语气冷漠地说:这孩子归根结底是我外甥,这一万块钱就当我帮死去的姐姐了。让他拿着这钱学个手艺,别再好高骛远。
李明华听了,倔强地摇了摇头,他的自尊心不允许他接受这样的施舍,于是把钱又扔了回去。
回到家后,走投无路的李明华看着破旧却充满回忆的老宅,心中满是不舍。这间老宅见证了他们一家的幸福与艰辛,每一个角落都有王秀兰的身影,都有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但为了儿子的未来,他最终下定决心。他不顾违背祖宗的骂名,以低价三万块钱将祖传的老宅卖给了别的村民。就这样,他终于凑够了李阳出国留学的学费。
出发那天,阳光洒在小山村,李阳在门口对着养母的遗照和养父深深跪拜。他眼神坚定,发誓一定会努力学习,光耀门楣,不辜负养父母的期望。村里的族长得知后,自发带着村民来到李阳家中。按照族中祖辈留下的规矩,学子出门,族人都会以鸡蛋相送。村民们纷纷将鸡蛋放入李阳的竹篓,一个个鸡蛋承载着大家的祝福,大家都希望他一路平安,学业有成。那些鸡蛋温暖而沉甸甸的,仿佛也承载着整个村子的希望。
李阳带着全村人的期望和养父的爱,踏上了前往国外的求学之路。在国外,他身处陌生的环境,面临着语言、文化等诸多困难。他听不懂老师的讲课,不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甚至连买东西都成问题。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他刻苦钻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每天都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常常学习到深夜。图书馆里寂静无声,只有他翻书和做笔记的声音;实验室里,他专注地做着实验,常常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多年后,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