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量子银纹:苗乡星途》讲述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彭水这个充满苗族风情的山区小县,凭借独特的量子技术与民族智慧,走上了一条独特的文明发展之路。
故事的主角阿洛,是彭水的年轻开拓者。他将古老的苗族银饰纹样与现代量子技术相结合,创造出量子农耕体系,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生机。随着量子技术的深入应用,彭水的数字产业蓬勃发展,却也引来了跨国集团的觊觎。
面对重重危机,阿洛与伙伴们坚守信念,捍卫民族文化与科技成果。他们不仅在地球上解开了古老文明与量子文明的诸多谜团,还通过量子通信探索星际,发现古老苗族文明与星际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阿洛引领彭水走向星际,开启人类文明的新纪元,让苗族文化在宇宙中绽放光芒。
1
雨落千薯冢
阿洛的雨靴深深地陷进了祖坟旁那片红薯地里,泥浆已经漫过了他的脚背,带起了一串串气泡。这是奶奶下葬的第七天,山风裹挟着腐殖土的气息,钻进他的鼻腔,让他不禁回忆起十二岁那年,跟随着奶奶在清晨辨认薯种的情景。那时的他,总是好奇地跟在奶奶身后,看着她如何用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轻柔地抚摸着每一株幼苗,仿佛在和它们进行着无声的对话。
洛儿,你看,这种薯藤有七片叶子的,是明朝传下来的‘九黎红’。奶奶那枯槁的手指轻轻拂过那些叶片,晨露顺着叶脉滚落,在朝阳的照射下,折射出琥珀色的光芒。如今,那些曾经带着奶奶体温的薯种,却在县农科所的冷库里发霉,无人问津。阿洛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他记得奶奶曾经说过,这些薯种是他们家族的骄傲,是世代相传的宝藏。
阿洛!村主任巴图的大嗓门突然响起,惊飞了竹林里的画眉鸟,县里农科所的林专家到了!他胸前的银饰随着步伐叮当作响,那是苗家产业村长的徽记。阿洛注意到他裤脚沾着紫苏籽,这种去年才从云南引种的作物,此刻正在村口的试验田里抽薹。巴图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仿佛紫苏的生长预示着村子未来的繁荣。
林夏从皮卡车上下来时,带起了一阵带着海腥味的风。这位从青岛来的农学博士仰头望着云雾缭绕的青山,防晒霜在高原阳光下泛着白光。赵教授说,你们这里保存着全球最完整的红薯地方品种基因库。她的话让阿洛想起了奶奶临终前紧紧攥着的那把薯种,褐色的种皮已经开裂,露出了象牙色的胚芽。阿洛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明白,这些薯种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他们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村委会的吊脚楼里,飘荡着油茶的香气,巴图用竹片拨弄着火塘:县里要搞‘三变改革’试点,我们村要把荒山流转给合作社。墙上的投影仪映出了智能大棚的3D模型,阿洛注意到模型边缘的等高线——那些代表海拔的彩色曲线,正与苗绣纹样中的山脉走向重合。他想象着未来的日子里,这些智能大棚将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的活力。
深夜的晒谷场上,阿洛蹲在石磨旁。月光把红薯淀粉照得雪亮,奶奶教他的古法苕粉制作法在脑海中浮现:九蒸九晒,竹篾上晾出的苕粉要能照见北斗七星。手机突然震动,林夏发来的消息在月光下幽幽发亮:基因测序结果出来了,‘九黎红’含有稀有花青素,可开发抗癌产品。阿洛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仿佛看到了奶奶在天之灵的微笑,她一生的心血终于得到了认可。
后山传来野猪的嚎叫,阿洛握紧石磨的手突然停住。他想起了去年在云南见过的光伏农业基地,那些在阳光下闪烁的板子,是否也能照亮苗乡的夜空,给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他站起身,望向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相信,通过科技与传统的结合,他们的村庄一定能够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