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理者可以像操作电子游戏一样远程精准控制农事活动。
(七)文化传承新路径
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阿洛从未忘记苗族文化的传承。他创立了数字苗族记忆库,收集整理苗族的历史、语言、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个民族都需要有自己的数字长城。阿洛对团队说,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化保存,而是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融入现代生活。
他们开发了苗语AR词典,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游客只需扫描苗文,就能看到对应的动画解释和发音教学。苗族古歌通过AI技术被重新演绎,古老旋律与现代编曲交融,在各大音乐平台收获百万点击。
最令人感动的是银饰重生项目。阿洛邀请苗银匠人与现代设计师合作,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元素结合,创造出了既保留文化特色又符合当代审美的新产品。一位老银匠首次尝试设计智能首饰,将银饰与健康监测功能结合,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大受欢迎。
(八)数字时代的苗乡节日
今年的苗年节,彭水县城比往年更加热闹。不只是传统歌舞和祭祀活动,还有前所未有的数字体验区。
欢迎体验云上苗年!工作人员引导游客戴上VR设备,瞬间穿越到历史上的苗年现场。通过AI渲染技术,远古的祭祀仪式在眼前重现,游客甚至能与虚拟先祖对话。
在另一个展区,数字艺术家们正在创作苗乡元宇宙。游客可以用苗绣图案定制自己的虚拟形象,在由彭水山水构成的虚拟世界中探险。一位来自国外的游客兴奋地展示自己设计的飞龙在天苗绣服装,说要把这个独特的设计带回自己的国家。
晚上的篝火晚会上,阿洛启动了数字传承仪式。他戴上特制的AR眼镜,指向天空中的北斗七星:看,那是祖辈传下来的智慧,如今,我们让星星与数据共同指引前路。全场灯光汇聚,化作一条光龙飞向夜空,数字与传统的和谐共鸣响彻山谷。
(九)云端苗绣的创新之路
阿洛在工作室里反复观摩着杨阿婆新绣的苗绣作品。那幅作品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电路板纹路和数据代码,古老与现代在这一方锦缎上完美交融。
洛啊,我想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这种创新绣法。杨阿婆将绣品轻轻放在桌上,眼神中满是期待。
阿洛深知这是个难得的契机。他立刻召集团队,商讨如何借助云上农事平台推广这种新型苗绣。林夏提出开发一款专门的苗绣APP,集教学、展示、销售于一体。
我们可以邀请杨阿婆和其他绣娘录制教学视频,讲解创新绣法的技巧和理念。同时,展示她们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这种独特的美。林夏兴奋地说道。
阿洛点头赞同:还要增加互动功能,让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其他绣娘交流学习。另外,我们要与电商平台合作,将这些创新苗绣作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说干就干,团队迅速行动起来。杨阿婆亲自参与教学视频的录制,她耐心地教导年轻人如何在传统图案中融入现代元素。很快,苗绣APP上线了,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年轻人被这种新颖的绣法吸引,纷纷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中来。
然而,市场的反应却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传统观念较强的绣娘认为,这种创新违背了苗绣的传统,不愿意参与其中。阿洛和团队成员挨家挨户地走访,耐心地与绣娘们沟通交流,向她们解释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传统不是停滞不前,而是要在传承中发展。我们的创新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让苗绣焕发出新的活力。阿洛诚恳地说道。
经过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绣娘开始接受这种创新绣法。苗绣作品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受欢迎,不仅在国内打开了销路,还出口到了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