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生生把话堵了回去。董慎急得扯下布囊要罩人,却见张审通咬破手指,在肉疙瘩上画起《洗冤录》!血字所过之处,肉疙瘩竟化作金耳朵,里头传出八百冤魂的哭嚎。

    那夫人指甲足有三寸长,咯咯笑着甩出红绸:小书生,你当阴司是你家书房太元夫人甩出十丈红绸,那绸子活似长了牙,把张审通的三只耳朵缠成粽子。董慎怀里的布囊突然发烫,二十一年阳寿凝成的续命符腾地烧起来。青烟化作万鬼鸣冤鼓,震得孽镜台咔嚓裂开三道缝。

    您猜怎么着那镜中映出的府君真身,竟是开皇年间被儿子气死的隋文帝杨坚!龙袍下伸出鬼爪,指甲缝里还沾着当年逼死外孙的血:朕生前被至亲背叛,死后偏要看你们骨肉相残!

    张审通的三耳突然淌出血泪:陛下请看!血珠滴在《开皇律》残卷上,竟浮现出密密麻麻的冤情:有孝子代母受刑,油锅滚了三日三夜;有清官直谏获罪,被割舌拔舌钉在枉死城......殿外忽然传来喧闹声,数千盏孔明灯飘至森罗殿上空,灯上竟全是开皇年间百姓为文帝祈福的祝语。又有许多万民伞浮现,伞骨上刻着文帝仁德。

    陛下可还记得,您曾亲书‘节俭治国’四字张生擦去血泪,第三只耳朵突然射出金光,照得太元夫人的金步摇碎成齑粉,如今阴司乱象,恰如阳间腐坏,若连您都纵容权贵,这天地间还有何公道

    雄鸡唱晓时,董慎在城隍庙醒来。怀里的布囊化作招魂幡,那枚玉蝉缀在幡角,映着初升的朝阳,竟似有流水般的光泽。他摸了摸腰间,原本的法理通天木牌旁,多了枚刻着阴阳判的青铜令牌。

    自那日后,兖州城便流传起奇闻:每逢月黑风高,总能看见城隍庙前有两个身影——一个是铁面无私的董判官,审阳间贪官污吏;一个是三耳秀才张审通,写阴状告遍不公。有人曾躲在影壁后偷看,见张审通用耳朵里的判官笔在生死簿上圈画,每画一笔,便有一颗流星划过夜空,那是沉冤得雪的魂灵在往生。

    最奇的是城隍庙的老槐树,自那日后再也没开过白花,却年年结出晶莹的槐米,百姓用它煮水喝,竟能梦见已故亲人托话。

    第二章

    阴曹状元

    话说董慎被泰山府君强借了阳寿,白日里在衙门审阳间官司,夜半时分却钻进城隍庙老槐树,去阴司当那铁面押司。隋大业三年的兖州城,流传着两句怪民谣:日间铁面坐公堂,夜里三耳写冤章。说的便是董慎董大人,这夜三更,他正捧着《开皇律》打盹,忽觉怀里布囊发烫——那麻布口袋竟长出张血盆大口,咬住他手指就往砚台里拖!

    董大人这法理通天的牌子,怕是通到阎罗殿去咯!书吏捧着卷宗觑他脸色。董慎低头看那砚台,墨汁竟凝成血块,映出张审通被九条铁锁链穿身的惨状——这书生被吊在孽镜台上,三只耳朵都在淌黑血,最上头那只金耳里,有条青蛇正吐着信子啃咬锁链。

    这呆书生!董慎抄起布囊往外冲。城隍庙的老槐树吱呀裂开道缝,月过柳梢时,老槐树的树洞哗啦啦落下阵槐花雨,每片花瓣都写着冤字。他闭眼钻进去,再睁眼时,脚下已是阴司特有的青石板,每块砖缝里都渗着尸油,映出憧憧鬼影。董慎正站在明镜高悬的匾额下。您猜这匾额是啥做的竟是百来个罪人的天灵盖拼成的!

    学生来迟,让先生受惊了。张审通虽被铁链缠成粽子,三只耳朵却支棱着。最奇的是额上那只金耳,里头钻出条青蛇信子,滋滋舔着孽镜台。今日要审的不是旁人,正是闽州巨富令狐寔!话音未落,孽镜台嗡地亮起,镜面映出令狐寔的罪状:熊熊烈火中的村庄——男人被砍去手足当柱,女人抱着婴儿坠入火坑,三百六十五口冤魂在镜中撞得头破血流。

    好个太元夫人的好亲戚!董慎拍案而起,却见泰山府君顶着个歪歪扭扭的乌纱帽冲进来,紫袍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在阴间当临时工的二十一年简介 >我在阴间当临时工的二十一年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