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同时,他暗中命郑桓公调集精锐部队,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却严令不得轻举妄动,务必保持克制。
申侯收到书信后,心中犹豫不决。一方面,他对宫涅心存疑虑,不知这是否是一个陷阱;另一方面,他也担心自己贸然前往镐京会遭遇不测。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最终决定应召而来,他想亲自看看宫涅到底有何打算。
当这位手握重兵的国丈踏入王宫,看到幽王与太子、申后其乐融融的景象,心中的疑虑不禁渐消。宫涅设下家宴,款待申侯。席间,宫涅举起酒杯,真诚地对申侯说:当年文王敬老,周公吐哺,方有我大周基业。岳父大人乃国之柱石,多年来为大周边疆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今后还望多多指教。申侯望着女婿眼中的真诚,心中的最后一丝防备也彻底放下,他感慨地说:老臣愿为大周鞠躬尽瘁!
宫涅趁机提出:若能在边境设立军事屯田,既可防御外敌,又能减轻百姓负担,增强边境的防御力量,不知岳父意下如何申侯思索片刻,觉得此计甚妙,欣然应允。从此,周室与申国的关系愈发紧密,边境也日益稳固。军事屯田的设立,不仅解决了边境驻军的粮草问题,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百姓们也因此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
7
盛世初成,青史留名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年后的春天,岐山传来捷报:水利工程完工,关中大地焕然一新。原本因地震而受损的河道得到了疏浚,坚固的堤堰守护着两岸的农田,从此关中再无旱涝之忧。百姓们在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与此同时,西戎遣使求和,愿奉大周为宗主。西戎的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恭敬地来到镐京,表达了他们对大周的敬意和臣服之意。这意味着大周的威望在周边部落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边境地区迎来了真正的和平与安宁。
幽王登上镐京城楼,望着安居乐业的百姓,望着在田间辛勤耕作的农夫,望着在枝头欢唱的鸟儿,心中百感交集。他的目光扫过这座熟悉的城市,看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他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来之不易。曾经那个荒唐无道的自己,如今已脱胎换骨,带领着大周走向了繁荣昌盛的道路。
data-faype=pay_tag>
夜幕降临时,华灯初上,整个镐京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褒姒将一件狐裘披在他肩上,轻声说道:大王,该歇息了。幽王握住她的手,望向远处万家灯火,感慨道:你看,这盛世,终于不再是镜花水月。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百姓们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褒姒倚在他肩头轻笑:《诗经》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大雅·民劳》),大王做到了。
星河璀璨,宫阙巍峨。曾经的昏君,用重生的机会改写了历史。那些关于烽火戏诸侯、红颜祸水的传说,终究消散在岁月长河中,只留下一位明君励精图治的佳话,在青史中熠熠生辉。而宫涅时常想起《吕氏春秋》的教诲:欲为天子,民之所走,不可不察——这,便是他逆转命运的根本之道。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前方还有无数挑战等待着他,未来的道路或许依然充满艰辛,但只要心中装着百姓,恪守先哲的教诲,大周王朝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盛世。他将带着这份信念,继续引领着大周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