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血丝:方案改了三版,甲方还是不满意。苏棠默默拿了罐热牛奶递给他,在暖黄的灯光下,她看清他虎口处新添的伤口,结痂的疤痕像道扭曲的闪电。
分开时,沈知远突然说:下周末,能陪我去趟海边吗他从口袋掏出贝壳形状的钥匙扣,这是她最喜欢的地方。苏棠望着他泛红的眼眶,在便利店旋转门开合的瞬间,听见自己轻声回答:好。
第三章:褪色的潮汐
通往海边的公路蜿蜒如褪色的缎带。沈知远开着老旧的吉普车,车载收音机沙沙作响,偶尔跳出半段怀旧金曲。他的手指有节奏地敲着方向盘,无名指上淡淡的戒痕若隐若现。
她叫林夏,是小学老师。车子驶入盘山道时,沈知远突然开口,我们约好在这里拍婚纱照,结果......话音被海风撕碎。苏棠望向窗外,灰蓝色的海面翻涌着浪花,远处灯塔在薄雾中忽明忽暗。
停好车,沈知远从后备箱搬出工具箱。锈迹斑斑的铁盒里,除了扳手和卷尺,还躺着枚蒙尘的钻戒。这是危桥改造的第七个年头。他用砂纸打磨生锈的铁牌,每年今天,我都会来修这座灯塔。
苏棠这才注意到灯塔外墙斑驳的涂鸦——歪歪扭扭的沈知远+林夏=永远字样,被海风侵蚀得只剩残缺笔画。她接过沈知远递来的刷子,沾着白漆补画爱心,颜料滴在牛仔裤上,晕开星星点点的痕迹。
夕阳西下时,灯塔重新亮起。沈知远站在围栏边,将贝壳钥匙扣系在生锈的铁链上:那年台风,她执意去学校转移学生......他的声音哽咽,这座桥和灯塔,是我唯一能守住的承诺。
返程路上,暴雨突至。沈知远专注地握着方向盘,雨刮器有节奏地摆动。仪表盘幽蓝的光映着他侧脸,苏棠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工程师的浪漫,是把遗憾都浇筑进钢筋混凝土里。
深夜,苏棠收到沈知远的消息,附带张照片:修缮后的灯塔在雨中散发温暖光芒,贝壳钥匙扣在风中轻轻摇晃。她回复:明天早餐想吃你做的粥。发送键按下的瞬间,窗外的雨突然变得温柔,像无数细小的星光坠落人间。
接下来的日子,沈知远的保温桶里除了饭菜,偶尔会出现海边捡的贝壳,或是夹着野花的便当。他们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用这些细碎的浪漫,拼出属于两个人的潮汐时刻表。直到某天,苏棠在设计稿背面画下灯塔草图时,才惊觉自己的心跳,早已和海浪的节奏悄然重合。
第四章:未完成的方程式
梅雨季再度来临时,危桥改造工程进入最后阶段。苏棠站在施工围挡外,看着沈知远戴着安全帽指挥吊装作业。他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带着金属般的冷硬:钢梁偏移5公分,立即调整!
深夜的办公室,苏棠盯着电脑上的桥梁应力分析图,突然接到沈知远的电话。背景音里是刺耳的警报声:苏棠,计算数据出错了!他的喘息声沉重,暴雨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桥墩承受力超出预估......
她抓起车钥匙冲进雨幕。工地探照灯下,沈知远浑身湿透地站在泥泞里,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图纸:按原方案施工,桥撑不住。苏棠展开设计图,雨水在图纸上晕开墨迹,她突然注意到某个参数的单位标注错误——正是自己三天前修改的部分。
是我的问题。她的声音被雷声吞没,用我新做的备用方案,虽然工期会延长......沈知远突然抓住她肩膀:来不及了!台风明天就到!他的眼睛通红,这座桥是林夏出事的地方,我不能......
紧急会议开到凌晨三点。苏棠看着会议桌上的沙盘模型,突然想起父亲曾说:工程事故往往始于0.1毫米的误差。她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快速演算,雨水顺着发梢滴落在公式旁,晕开深蓝色的痕迹。
采用斜拉索辅助加固!她指着图纸,利用现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