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中之蝶
我身上,仿佛我是整个会议唯一的焦点。
在我结束发言的瞬间,他率先鼓起了掌,眼神中的欣赏如同实质般倾泻而出,毫无掩饰。
“程专员思路清晰,执行力强,这个方案基础非常扎实。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权威的背书,“后续总部会倾斜更多资源支持,我相信,这个区域在程专员手里,一定能成为‘瑞维宁’的重要增长引擎。
”这道强力的背书,像一剂强心针,也像一柄双刃剑。
此后,肖宁宇以“确保策略有效落地”和“总部高度关注”为由,与我的工作联系变得异常密集。
邮箱里塞满了他转发的行业前沿报告和市场动态分析,微信对话框常常在深夜亮起,是他“恰好”看到、觉得“或许对你执行有启发”的国外案例链接。
他总能在我的工作陷入瓶颈时,“不经意”地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持或打通某个难缠的环节;在我为赶方案熬到深夜时,“顺路”点一份精致营养的夜宵送到公司前台;在至关重要的客户会议前,他会提前预留时间,与我细致地过一遍每一个细节,用他那种精英特有的沉稳气场和专业素养,无形中为我压阵、铺路。
我并非不识好歹的木偶。
肖宁宇的帮助是实打实的,在他的“特殊关照”下,我负责的区域推广活动成效斐然,销售数据曲线一路昂扬向上。
一份关于我晋升为市场部区域主管的提案,悄然摆上了张总的案头。
张总找我谈话时,办公室的门虚掩着,他脸上的笑容堆叠得如同精心揉捏的面团,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暧昧:“小程啊,进步神速嘛!肖经理对你可是推崇备至,啧啧,你们老同学这配合,真是天衣无缝!好好干,这个位置,我看好你!”“看好你”三个字,被他刻意拖长了尾音,像黏腻的糖浆,糊在空气里,带着令人作呕的玩味。
我脸上的职业笑容瞬间僵硬,指尖在桌下微微蜷缩。
我能清晰地“听”到,茶水间玻璃门外飘来的、被刻意压低的窃笑和议论——“看见没?菁菁姐手里那个大客户,硬是被肖经理调给程茉莉了……”“老情人嘛,还是初恋白月光呢,能一样吗?”“啧,手段真高,难怪火箭上升,床上功夫想必也……”那些细碎的声音,如同无数根芒刺,精准地扎进我刚建立起的、脆弱的职业自信里。
它们瞬间将我拉回高中那个闷热的夏天,当我和肖宁宇的名字的书。
生活的重心,被彻底压缩成两点一线:公司冰冷的格子间,和这间弥漫着疏离阳光的出租屋。
肖宁宇的存在感却日益膨胀。
他从北京总部调回区域负责,我们物理距离的拉近,使得会面变得频繁而自然。
他的关心开始无孔不入,悄然渗透进我生活的毛细血管。
知道我胃不好,快递会定时送来包装精美的养胃茶包;听说我加班到深夜,微信里必定会跳出他叮嘱“注意安全”的消息;甚至有一次,他“顺路”送我回家,车子停在巷口那盏光线昏黄、飞蛾环绕的老旧路灯下。
他坚持要目送我进去。
当我转身走向单元门时,能清晰地感觉到他灼热的目光烙在我的背上,那目光深沉、专注,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近乎宣示主权的占有欲。
肖宁宇身上那种精英式的笃定自信、润物无声的体贴,以及他凝视我时,眼底那份复杂难辨的情愫——混杂着对过往伤害的愧疚、急切的补偿心理,以及一种被重新点燃的、带着征服欲的火苗——都在悄然腐蚀着我刻意筑起的、摇摇欲坠的心防。
尤其是在向楠彻底远去、向阳如同人间蒸发、生活被强行按入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之后,肖宁宇带来的那种被强烈关注、被细致需要的感觉,像一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