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商战拓疆
统的机器,不仅能根据原材料自动调整纺织工艺,还能实时监测产品质量。首批生产的粗布不仅满足了军用需求,剩余部分以高出市场价30的价格投放市场,不到两天就被抢购一空。
产业升级带来的连锁反应远超预期。当面粉厂开始生产时,周边的面包房、糕点铺纷纷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钨矿的开采吸引了中立国的矿产商秘密接触。更重要的是,这些产业解决了12万名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原本对德军心存抵触的民众,开始主动提供苏军情报换取工作机会。
第三节
商路拓展
5月14日破晓,多瑙河畔的码头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十二艘经过改装的武装商船缓缓驶出港口,船舷加装的20毫米机关炮在晨露中泛着冷光。船舱内,除了常规货物,还隐藏着特殊的"外交物资"——系统兑换的精密钟表、高级香水和限量版葡萄酒,这些将用于打通与中立国的贸易通道。
当船队行至铁门峡谷,前方突然传来密集的枪声。"是罗马尼亚游击队!"侦察兵举着望远镜大喊。队长卡尔却不慌不忙地举起扩音喇叭:"我们有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还有能让你们的机枪连发不停的润滑油!"经过三个小时的谈判,德军用50箱磺胺药和十台机床,不仅换来了安全通行权,还得到了苏军在保加利亚边境的详细布防图。这次交易让系统奖励积分1800点,更重要的是,德军在游击队中埋下了长期合作的种子。
在阿尔卑斯山区,由特种部队伪装的商队正艰难前行。他们驾驶着经过雪地改装的"虎式"运输车,在海拔两千米的隘口开辟道路。在圣莫里茨,商队与当地富豪进行了一场堪称传奇的交易:用二十台系统兑换的军用级望远镜,换来了价值32万瑞士法郎的金条。这些金条通过秘密渠道兑换成积分时,系统面板的数字瞬间跃升2800点。
为了保护商路安全,德军在多瑙河沿岸每隔十公里设立了暗哨。这些伪装成渔民小屋的据点,配备了声波探测仪和红外预警系统,一旦发现可疑船只,三分钟内就能调集巡逻艇。同时,参谋部还建立了"商路保险"机制:缴纳货物价值5的保险金,若遭遇损失将获得双倍赔偿。这一举措让更多商人愿意与德军合作,商路贸易额每日以15的速度增长。
第四节
金融布局
5月15日,苏黎世的一间地下室里,德军金融专员海因茨正在与犹太银行家施特劳斯进行秘密会谈。全息投影仪上,不断滚动着全球黄金市场的实时数据。"我们控制着欧洲最大的钨矿,还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产出。"海因茨推过去一份文件,"只要您愿意承销我们的债券,这些产业的部分股权都可以作为抵押。"
与此同时,占领区内掀起了一场金融风暴。德军发行的"帝国复兴债券"在市场上引发抢购狂潮。债券分为三种类型:白银债券保底年利率5,黄金债券年利率8,还有极具风险的"积分期权债券"——持有者可以在三个月后以固定价格兑换积分。为了增强公信力,汉斯亲自在维也纳证券交易所展示了装满金条的保险库,这些金条都是通过系统兑换而来的"战略储备"。
为了规范金融市场,德军成立了专门的"经济宪兵队"。这些配备了测谎仪和数据分析仪的士兵,每天在交易所、银行和黑市巡逻。当他们破获第一起债券造假案时,立即在广场公开绞死了三名造假者,这一雷霆手段让金融市场迅速恢复秩序。
更具创新性的是"积分期货"交易的推出。投资者可以预付货币,在未来某个时间以固定价格兑换物资或积分。这一举措吸引了大量国际游资,甚至连苏军占领区的富商都通过秘密渠道参与交易。为了防止市场失控,参谋部设立了"熔断机制",当交易波动超过15时,自动暂停交易。
第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