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6章 金流奔涌
速提升40的润滑油!"经过三个小时的谈判,德军用50箱磺胺药、十台机床和五箱高级雪茄,不仅换来了安全通行权,还得到了苏军在保加利亚边境的详细布防图。更意外的是,游击队首领亲自带领二十名精锐加入商队护卫,系统随即奖励积分2200点,并提示【建立地方武装同盟,区域影响力+20】

    。

    在阿尔卑斯山区,由特种部队伪装的商队正遭遇暴风雪的考验。他们驾驶着经过雪地改装的"虎式"运输车,在海拔2800米的隘口艰难前行。车载电台突然响起沙沙的电流声:"这里是瑞士边防军,你们已进入禁区!"指挥官迅速切换到秘密频道:"我们携带了治疗雪盲症的特效药,还有能在-40c正常运作的发电机,愿意与贵方进行友好交易。"半小时后,商队顺利通过检查站,用二十台军用级望远镜和十箱冻干食品,换来了一张宝贵的过境许可证。

    为了构建完整的商路网络,德军在多瑙河沿岸每隔15公里设立了伪装成渔村的补给站。这些看似普通的据点,实则配备了声波探测仪、红外预警系统和地下军火库。当第一艘悬挂着中立国旗帜的货船驶入补给站时,隐藏在仓库里的起重机迅速将货物转移到地下通道。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建立跨国中转站,商路运输效率+35,获得积分1500】

    。

    商路的拓展引发了连锁反应。原本对德军持敌对态度的匈牙利商人,主动携带珍贵的稀土资源前来洽谈合作;土耳其的航运公司秘密接触,希望共同开辟黑海航线。更令人振奋的是,苏军占领区的黑市商人开始通过秘密渠道,用战略物资换取军用券。当首批来自基辅的钨矿石运抵维也纳时,系统面板的积分数字猛增2800点。

    第三节

    产业帝国崛起

    5月19日清晨,维也纳郊外的工业区响起震耳欲聋的汽笛声。占地十公顷的新型兵工厂正式投产,高耸的烟囱喷出整齐的白烟,仿佛在向天空宣告新工业帝国的诞生。工厂内,由系统兑换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地组装着改良版的zis-3加农炮,这些火炮的炮管采用了缴获自苏军的新型合金配方,射程提升了25。

    "我们要在三个月内实现重武器自给自足!"厂长施密特少校在投产仪式上挥舞着图纸,"每生产出一门合格的火炮,奖励工人5马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工厂采用了三班倒制度,后勤部门用积分兑换的智能送餐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地为工人提供热食。医疗小组配备了便携式医疗舱,能在五分钟内完成骨折复位和伤口愈合。

    在农业领域,"千亩良田"计划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河畔的现代化农场里,无人驾驶的播种机正在田间穿梭,这些配备了ai导航系统的机器,播种精度误差不超过2厘米。灌溉系统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自动调节水量,化肥喷洒无人机则根据作物生长情况精准施肥。当第一株转基因小麦抽穗时,系统提示【农业技术突破,粮食产量+40,获得积分2000】

    。

    纺织工业同样迎来革新。格拉茨的智能纺织厂内,3d纺织机正在编织新型防弹布料。这些机器通过扫描人体数据,能在两小时内定制出贴合身形的防弹衣。质量检测机器人用激光扫描每一寸布料,连01毫米的瑕疵都逃不过它的"眼睛"。首批生产的5000套防弹衣,不仅装备了德军精锐部队,剩余部分以高出市场价60的价格被中立国军方抢购。

    产业升级带来的蝴蝶效应远超预期。兵工厂的投产带动了周边机械加工、冶金等产业的发展;现代化农场吸引了2000多名流民就业;智能纺织厂的技术突破,更是引来了英国、美国的秘密技术采购团。当第一列满载工业产品的货运列车驶往瑞士时,系统面板的积分数字再次跃升3500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45德军团长的系统逆袭简介 >1945德军团长的系统逆袭目录 > 第16章 金流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