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1章 东线的铁与血,
88毫米高射炮也加入了战斗,巨大的炮口不断喷吐着火舌,对苏军的反坦克炮阵地进行猛烈压制。炮弹在苏军阵地上炸开,掀起一片片泥土和石块,将苏军的工事炸得千疮百孔。

    然而,苏军的防御如同铜墙铁壁一般顽强。他们凭借着精心构筑的坚固工事和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毫不畏惧德军的攻击,不断向德军发起反击。苏军士兵们深知,每一寸土地都关乎着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他们必须坚守到底。苏军的机枪手隐藏在战壕和沙袋后面,这些战壕和沙袋经过巧妙的伪装,与周围的雪地融为一体,不易被发现。机枪手们熟练地操作着机枪,不断向德军扫射,密集的子弹如同蝗虫过境般飞过,在雪地上溅起一串串雪花。德军士兵们纷纷卧倒躲避,试图寻找机会向前推进。但在苏军强大的火力封锁下,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鲜血汩汩地流淌出来,迅速染红了洁白的雪地,残肢断臂随处可见,整个扎斯塔夫纳村庄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充斥着痛苦的呼喊和绝望的惨叫。有的德军士兵被击中后,在雪地里痛苦地挣扎着,试图爬向掩体,但最终还是在寒冷和失血过多中死去。

    11月14日

    下午14:00,艰难推进与顽强抵抗

    经过数小时的惨烈激战,德军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于艰难地突破了苏军在扎斯塔夫纳的防线。装甲部队继续朝着利沃夫的方向艰难推进,然而,苏军的抵抗不仅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愈发顽强,如同一块坚硬无比的磐石,死死地阻挡着德军的前进脚步。

    在距离利沃夫约60公里的森林地带,苏军早有准备,在这里设置了大量的反坦克陷阱和雷区。这片森林,原本是大自然的杰作,此刻却变成了德军的噩梦。德军的坦克小心翼翼地前进,驾驶员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前方的路况,但即便如此,仍不时有坦克触雷。随着一声声巨响,巨大的爆炸将坦克掀翻,履带和零部件被炸得散落一地,坦克内部的士兵非死即伤。有的坦克被炸得只剩下一个空壳,冒着黑烟静静地躺在雪地里,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德军不得不派出工兵清理雷区,这些工兵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前行。他们手持探雷器,一步一步地摸索着前进,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谨慎和恐惧。稍有不慎,就会触碰到隐藏在雪下的地雷,粉身碎骨。与此同时,德军加强了对空中的侦察,德军的侦察机在森林上空盘旋,试图寻找苏军的防御弱点。然而,苏军巧妙地利用森林茂密的植被作为掩护,将防御工事隐藏得十分隐蔽,让德军的侦察机难以发现。德军的轰炸机随后对森林进行了地毯式轰炸,炸弹如雨点般落下,树木被炸得粉碎,巨大的树冠被炸飞,浓烟迅速笼罩了整个森林,刺鼻的硝烟味和树木燃烧的焦糊味混合在一起,令人作呕。森林中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天。

    但当德军装甲部队再次小心翼翼地推进时,依然遭到了苏军的猛烈攻击。苏军的士兵们隐藏在树林的各个角落,他们利用树木和地形的掩护,向德军发起突然袭击。在这片森林中,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战斗异常激烈。德军的步兵与苏军的游击小组在树林中展开了激烈的近身肉搏。士兵们用刺刀、匕首甚至拳头进行战斗,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鲜血洒在雪地上,将这片洁白的森林染成了一片血红。德军虽然在装备上占据优势,但苏军的顽强抵抗让他们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士兵们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树林中,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残酷。有的德军士兵在与苏军的近身搏斗中,被苏军的刺刀刺中,倒在雪地里,眼中充满了恐惧和不甘。而苏军士兵们也毫不退缩,他们为了保卫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与德军展开殊死搏斗。

    11月15日

    凌晨2:00,城市边缘的殊死搏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45德军团长的系统逆袭简介 >1945德军团长的系统逆袭目录 > 第41章 东线的铁与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