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多线博弈,谋定而动
此同时,德国通过其庞大而高效的情报网络,获取了一系列关键信息。经过深入分析,德国得知苏联国内由于长期陷入战争泥潭,资源过度向军事领域倾斜,导致国内经济结构严重失衡,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农业生产因劳动力短缺和资源匮乏而大幅减产,工业生产也因过度侧重于军工产业而导致民用产品供应不足,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此外,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对苏联形成的强大压力,也使得苏联在国际事务中面临诸多掣肘。综合这些因素,德国判断苏联实际上也存在结束战争、恢复国内经济稳定的强烈意愿。
基于以上情报分析,德国精心制定了“以战促和”的战略策略。德国军方迅速行动起来,调集了国内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和战略分析专家,对整个战局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复盘与研究。经过反复权衡和筛选,他们最终挑选了几个具有关键战略意义的局部地区,准备集中德国的优势兵力,对苏联军队发动一场精心策划的攻击。此次军事行动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凭借德国军队的精锐力量和高效协同作战能力,一举歼灭苏联的一两个师,以此向苏联展示德国即便在战争持续的情况下,依然具备强大的战斗能力和坚定的战斗决心,让苏联在谈判桌上不敢轻视德国的立场和诉求。
德国参谋部对此次军事行动进行了堪称极致的周密部署。他们组织了多支侦察小队,深入前线收集苏联军队的详细情报,从部队的布防情况、兵力配置到后勤补给线路,无一遗漏。通过对这些情报的分析,德军精准定位了苏联防御体系中相对薄弱但又对整体战局具有一定战略价值的区域,作为此次攻击的重点目标。为了确保行动的成功,德军秘密调动了最精锐的部队,包括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以及特种作战部队等,对参战部队进行了高强度、针对性的战前训练。从复杂地形下的战术演练到先进武器装备的调试维护,每一个环节都被反复打磨,力求做到万无一失。士兵们在训练场上日夜苦练,熟悉各种战斗场景和应对策略,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谈判与行动并行
在紧锣密鼓筹备军事行动的同时,德国也以坚定的姿态重启了与苏联的谈判。谈判室内,气氛紧张而凝重,双方代表的眼神中都透露出谨慎与坚决。德国代表在谈判中,首先表明了德国在东欧地区减少驻军的意向,但在阐述这一点时,言辞坚定且毫不含糊地强调德国绝不会放弃对这些地区的实质性掌控。德国代表巧妙而又不失强硬地提及苏联国内目前面临的种种困境,从经济结构的失衡到国际压力的增大,暗示双方若继续深陷战争泥潭,不仅无法获得更多利益,反而可能使局势进一步恶化,和平谈判才是符合双方长远利益的最佳选择。同时,德国代表在谈判过程中,还隐晦而又巧妙地向苏联方面透露了即将采取军事行动的信号,通过一些微妙的措辞和暗示,警告苏联不要低估德国的战斗决心和军事能力,试图以此对苏联的谈判立场产生影响。
而在美国方面,德国提出的贸易方案确实引起了美方的浓厚兴趣。美国代表对德国占领区庞大的市场潜力表现出了明显的关注,意识到这可能为美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然而,在深入讨论具体细节时,双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出现了分歧。美国对德国占领区市场的具体准入规则表示担忧,担心德国可能会在实际操作中设置一些隐性壁垒,影响美国商品的自由进入。此外,对于德国商品进入美国后的监管问题,美国也提出了诸多疑问,他们担心德国商品可能会对美国本土产业造成冲击,因此希望制定一套严格且完善的监管机制。德国谈判团队针对这些问题,以专业和耐心的态度进行了解释和回应。他们详细说明了德国占领区市场准入规则的透明性和公平性,并表示愿意在合理范围内与美国共同探讨监管机制的设置,以确保双方贸易的公平、有序进行,但同时也坚定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