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德国的全方位复兴战略:军事与科技的崛起之路
方向上,分散他们的科研力量,为德国自身的科研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陆军装备的优化升级与高效生产
德国对陆军的核心装备——坦克,进行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德国摒弃了以往坦克型号繁杂多样的局面,做出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按照一个系列进行统一化、通用化设计。德国工程师们犹如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规划每一个细节,力求实现该系列坦克
80的零件可以互换。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简化了生产流程,使得生产过程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后勤保障的难度和成本,让坦克在战场上的维修和保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在生产模式上,德国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分工协作方式。德国将坦克生产中的一些相对不重要的零部件生产任务,有条不紊地外包给周边众多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民间小厂。这些小厂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它们灵活高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坦克生产提供大量优质的基础零部件。而德国的主要工厂则集中精力专注于制造坦克的核心部件,如发动机、火炮和底盘等关键部位,并负责整车的组装工作。这种分工明确、协同合作的生产模式,如同一场精密的交响乐演奏,各个环节紧密配合,不仅充分调动了民间资源,发挥了全社会的生产潜力,还极大地提高了坦克的生产效率,同时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德国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快速生产出大量性能卓越的坦克。
此外,在坦克及其他军事装备的制造过程中,德国展现出了对资源的精准把控和合理利用。例如,在军车车厢、桌椅等部件的制造上,德国工程师们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发现能用木材替代钢材的地方不仅不会影响装备的基本性能,反而在一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如减轻重量、降低成本等。于是,在这些部位,德国坚决使用木材进行制造,通过这种方式,德国成功节约了大量宝贵的钢材资源,进一步优化了军事装备的制造成本结构。
与此同时,德国大力推进新型防弹衣的研制工作,这一项目旨在为步兵野战部队提供更强大、更可靠的防护。德国科研团队深入研究人体工程学和新型材料科学,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材料和创新的设计理念。新型防弹衣不仅具备更高的防护性能,能够有效抵御各种常规武器的攻击,还充分考虑了士兵在战场上的行动便利性和舒适性。随着新型防弹衣的逐步列装,德国步兵的战场生存能力将得到显着提升,为德国陆军在战场上的作战能力增添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同样,为防止新型防弹衣技术和坦克制造技术泄露,德国对相关技术和生产流程严格保密,并通过“木马计划”,向外界释放虚假的研发信息,如宣称正在研制一种基于某种不切实际材料的防弹衣,或者一种看似先进但存在致命缺陷的坦克设计方案,误导敌对国的军事装备研发方向。
人力资源的整合与扩充
为了充实军事力量,德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放宽了步兵的招募来源。德国不再将招募范围局限于本国公民,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德国占领区。德国政府明确规定,只要是德国占领区内的成年男子,都有义务应招入伍。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扩充了德国军队的兵员数量,为军队注入了新鲜血液,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占领区民众对德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更加紧密地与德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为了激励士兵们的战斗意志,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保家卫国的事业中,德国政府为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了一系列优厚的福利待遇。军人的家属不仅能够优先获得工作机会,无论是在工业生产领域还是服务行业,都能得到政府的积极协调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稳定就业,维持家庭生计。在看病就医方面,军人及其家属享受全免费的待遇,德国政府投入大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