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对症拟方
明徽坛内,钟声三响,司仪宣令:「第二轮,对症拟方,开始!」
剩下的三十名参赛者依序上前ch0u取密封题册。锺天争接过手中竹卷,拆开一看:
「一名年近六旬之人,素患肺虚咳嗽,近日感寒而致气喘痰多,舌苔白滑,脉浮缓,兼有夜间盗汗,食yu不振。」
他神情未动,垂眸沉思,眼中沉着清明。
那片刻寂静,宛如风停云止。
脑中忽地浮现白屿双昔日之言:
「药材不是越猛越好,对症下药才是关键。若是药x不合、攻补失衡,再好也是毒。」、「有些草药太烈,还可用转气法或月晒法缓其锋锐——药师不能光靠方子,更要懂调和。」
锺天争心下微颔,落笔书写,笔划稳健,不疾不徐。他择党参、h芪为主药益气温肺,佐以杏仁、半夏、紫菀润肺止咳,款冬花为引药上行,五味子收敛止汗,配藿香理气助脾,分寸拿捏恰当,未见躁进之意。
彼时,李家参赛者已早早交卷,脸上满是得意之se,坐於一旁轻抚胡须,颇有胜券在握之态。
香尽,卷宗交齐。评审席上主审唤名询答。
「锺天争,上前答题。」
锺天争躬身上前,朗声道:「此症为虚实夹杂,表寒里虚,肺气不利,痰饮内伏,故以补气温肺、化痰止咳为主,兼顾收汗与健脾。此方缓而不滞,重在调和。」
丹华先生微微颔首,紧接着问道:「若病者近日转为痰浊黏稠,气喘加剧,此方是否仍堪适用?」
锺天争略一停顿,眼神清明,从容回道:「若痰浊渐重,应视其兼sh或郁热,方中可酌加茯苓、陈皮以化sh运脾,若兼热象,则可佐h芩清肺之余热。但仍不离本方大义,补正气、疏痰饮为要。」
丹华先生再问:「杏仁与半夏皆有止咳之效,何以并用?不嫌重复?」
锺天争再次停顿数息,才缓声答道:「杏仁主降气止咳,兼润;半夏燥sh化痰,x温。病者寒sh为主,痰而不稠,二者合用,一润一燥,一降一散,相得益彰,且我於方中半夏以月晒法制之,缓其x烈,益其效和。」
丹华闻言,拊掌而笑:「好!知药x,明机变,懂得药材之调和、pa0制之用,远胜空谈经方者。」
众评审亦多有点头。
再轮至李家参赛者,李翊祖父。
此人上台便昂首阔步,未待询问便急道:「病患风寒内侵,当以麻h、细辛、乾姜之热药发表驱寒;人参、附子大补正气,川贝清肺化痰,当可速效。」
被收买的评审立刻拍案:「好!速效猛方,果断用药!堪称经验老成!」
丹华先生淡淡开口:「若此人夜汗本虚,附子麻h皆猛药,寒气未除之余,正气亦未固。若服药後气喘虽缓,却出现心悸、虚弱、神倦之状,汝如何解?」
李家参赛者一愣,眉头微皱,勉强道:「……当加重人参之量,再补脾固元。」
丹华摇头轻叹:「病源未清便重补,药反为害。且你方中未见润肺之药,既攻又补,反致失调。应变不灵、顾此失彼,不足为法。」
殿中气氛一滞,被收买的评审脸se微变,却不敢作声。
司仪随後宣布b分。
「此轮第一名——程家锺天争!」
殿内响起一阵低声惊叹。
「第四名——李家李翊祖父。」
李家席中有人皱眉,明显不悦。
b试结束,丹华先生下榻步至锺天争身前,拍拍他肩,笑道:
「你师承何门?」
锺天争拱手作礼,淡声回道:「晚辈无门无派,只早年跟随一名老大夫云游四海行医多年,偶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