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8章 寄稿
,就看到你了。”曹先生说。

    秦九章可等不了那么久,拿出手稿:“先生请过目。另外,报纸还给您。”

    曹先生立马对照着报纸上的英文,看起秦九章的手稿,他连连称奇: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你为何不做教授,却做车夫?”

    (请)

    n

    寄稿

    “一言难尽。”秦九章搪塞道。

    “英雄不问出处!”曹先生并没有在意,“就是可惜几道先生最近身染重病,琴男先生又不爱白话文。这样,你滕一份手稿,放在我这儿,抽空我拿给几道先生参详参详。”

    几道是严复的字;琴南是林纾的字。

    秦九章笑道:“看手稿有什么意思,不如看报纸。”

    “对!你可以把它投给《晨报》。连我都如此惊叹,他们必然采纳。现在懂洋文的可不多!”曹先生很有把握。

    “有先生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其实秦九章主要就是看看民国这些文化人的态度。

    ——对自己文风的态度,还有对自己书写水平的态度。

    秦九章写东西明显更“白”。

    1921这个年头,绝大部分新文化者写的白话文还是带着那么点文言风的。

    既然曹先生这种大学教师觉得没问题,那应该就没问题了。

    “不再需要斧正一二?”秦九章问。

    曹先生笑道:“我一开始确实抱有这样的念头,看完之后,发现真是高估自己了。你将会是翻译界又一位不世出的天才。”

    “先生过誉。”

    秦九章压根不想当什么翻译。

    自己之所以从翻译文章开始做起,完全是因为它挣钱多,来钱快。

    翻译文章在民国时期不多,就算你不是什么文界名人,也很好过稿,给的稿酬还比较可观。

    曹先生说:“不差这几天了,届时我会拿着报纸给几道先生观看。”

    “有劳先生。”

    他还要上课,秦九章则要继续拉车,两人便相互告辞了。

    拉了一趟活儿后,秦九章找到了一家邮局。

    为了找它,白跑了两公里多的路!

    “给晨报报馆寄信多少钱?”秦九章问。

    “1分。”邮差疑惑地看了秦九章一眼,因为《晨报》保管就在南城的菜市口胡同,一个车夫,干嘛不自己直接送过去。

    秦九章当然可以自己送,但不见得正好路过;而且以自己这身行头,总有人狗眼看人低……

    掏出2个铜圆和手稿:“辛苦。”

    接下来,就是耐心的等待。

    信件寄过去也就一两天,再加上审稿、校稿、排版、刊登,整个周期差不多六七天左右。

    秦九章自然不能浪费这些时间。

    他专门拉了个前往东安市场的客人,——东安市场距离东交民巷还有两公里。

    空车抵达东交民巷,秦九章在一个卖报的店铺看到了新的《字林西报》,上面果然又在刊登欧·亨利的其他短篇。

    欧·亨利早在1910年就去世了,生前只在最后几年过上了名利双收的日子。

    在西方文坛,欧·亨利绝对是很有一席之地的。而且像他这种专写短篇的,几乎独此一家。

    这次的报纸上,刊登的是欧·亨利另一名篇《最后一片叶子》。

    秦九章准备继续翻译几篇文章。

    目的嘛,主要是多熟悉熟悉民国的文笔风格,顺便多挣点钱。

    他脑子里故事有的是,但还要多买点近期的民国书籍看看,同时翻译文章练练手。

    如果写作的文风太超前,20年代的读者会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21,从人力车夫开始简介 >1921,从人力车夫开始目录 > 第8章 寄稿